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类面临的主查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安徽冲刺卷)下图示意安徽省不同地区环境问题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虚线圈内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土地盐碱化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酸雨C土地盐碱化、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D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土地盐碱化、酸雨2对丁虚线圈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C发展“鱼塘台田”农业D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控制污水排放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皖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主要生态环境问
2、题是水土流失;乙位于长江沿岸,且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多,易形成酸雨;丙地位于巢湖附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体污染;丁地位于淮北平原,气候相对干燥,农业发展中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故选择A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鱼塘台田”模式具有良好的排盐作用,可以有效治理土地盐碱化。答案:1.A2.C(2016福建莆田一模)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
3、空间变化。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4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降水少风力弱工业粉尘排放多 燃煤取暖ABCD解析:第3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污染物浓度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位于风景区;则丙位于住宅区。第4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注意题干中“较其他季节高”,应该回答冬季特
4、有的因素。答案:3.C4.D(2016广州二模)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56题。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6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向东部移动,说明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第6题,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答案:5.A6.C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 方案 2017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二 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面临 环境 问题 关系 思想 演变 课后 达标 检测 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82021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