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的诗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逊的诗全集.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何逊的诗全集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何逊诗词全集送韦司马别行经孙氏陵边城思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相送与胡兴安夜别临行与故游夜别与苏九德别酬范记室云 何逊写作特色何逊的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大用典故,像历来评论家所称道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
2、行与故游夜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的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也有许多传诵人口的佳句。这些佳句,意境虽近于谢,但笔力则稍嫌平弱。钟嵘评谢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诗品),这个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何逊的诗在当时曾与刘孝绰齐名,称为何刘。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认
3、为何诗虽有清巧的长处,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逊的诗之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 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还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 何逊除诗以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他的穷乌赋似是残存的片段,并非全文。他的骈文中辞藻较好的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又并无显著的特色,远不如他的诗。 何逊集据梁书何逊传说是他死后由同时人王僧孺所编定,共8卷。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是7卷。此书最晚到五代时已残缺。宋
4、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2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代正德张刊本为早。继有薛应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中华书局有排印本何逊集。 何逊生平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赏识,旋为所弃,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复随府江州,卒于任所。后人因称
5、“何记室”或“何水部”。其诗文与同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诗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其坎壈遭际所致,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如向称名句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写景
6、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亦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诗句意境颇近于谢朓,饶有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之作,惜笔力稍嫌平弱。钟嵘诗品评谢朓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这一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逊诗受“永明体”影响,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
7、歌声律时,曾举其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曾将其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唐杜甫为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何逊尚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其穷乌赋似为残存片段,并非全文。辞藻较好者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并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如诗。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旂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 何逊介绍(?-518),南朝梁人。字仲言。东海郯人(今属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据说他8岁就能作诗,20岁左右被举为秀才,与他同时代诗人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后葬于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