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800 《红楼梦》读后感3 .doc





《红楼梦读后感800 《红楼梦》读后感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读后感800 《红楼梦》读后感3 .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楼梦读后感800 红楼梦读后感 还记得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人放暑假在家无事可做,便开始读红楼梦。但那个时候字还没认识几个,写作文是我最最头疼的事情,因此看红楼梦这样的书简直如同嚼蜡。每每躺在凉席上看一会儿就昏昏睡去,最后大概只读了十几回便扔在一边,实在是有点对不起曹公。说来惭愧,这一扔就是十几年。直到病了,闲下来了,才有时间和欲望去读一读那些经典,补一补功课。其中首先要读的自然还是红楼梦。中国近代的文人志士,似乎没有一个不推崇红楼梦的。王蒙最爱读的就是红楼梦,说红楼梦是需要反复读的。张爱玲称人生三大遗憾之一就是“曹本红楼恨不全”。于是春节前先是细细读了周汝昌精校的八十回本红楼梦,后来觉得
2、不过瘾,又找同事借来高鹗续的后四十回,前几日才总算是全部看完。对于红楼梦,已有无数大家撰文评论,更有大批的红学家在为之毕生研究,我实在不敢妄加点评。不过谈点自己的感受也未为不可。首先一点,红楼梦确实是值得一读,不,值得反复读的一部好书。这有些废话了,但的确如此。曹公的语言精美且到位,把每个人物都塑造的惟妙惟肖。比较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发现曹公笔下人物的语言都个性十足,寥寥数笔便将一个人的性格刻画得格外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写凤姐出场那段。而高鹗续的则显得文字太过平实,人物语言缺乏个性和差异。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的诗词楹联。单从语言上来讲,红楼梦就值得好好地读。其次,曹公的写作
3、手法耐人回味。文中处处设伏,前后呼应。后人云,全书没有一处闲笔,皆有蕴意。书中又用谐音做了很多“假笔”,例如用所谓的“贾雨村言”借指“假语村言”,由此虚实结合,既使艺术升华,又针砭了世事。再次,曹公在书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例如,秦可卿的身世和死因,宝黛二人的年龄,薛宝琴所作十个灯谜的谜底,等等。而最大的疑问就是最后贾府的兴衰以及宝黛钗三人的结局。这些疑问引得后人不断地研究、考证、争论,这也是红楼梦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难怪张爱玲会恨曹本红楼不全。不过,残缺的红楼梦大概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才变得更美。以上便是自己初读红楼梦的一点感受,在此欢迎大家拍砖。读后感第 2 页 共 2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800 红楼梦读后感 读后感 8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