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锦5篇.docx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锦5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锦5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2、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
3、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
4、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哪么细胞内呢? 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
5、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图11) 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
6、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
7、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 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P5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人的PH为7.357.45。PH
8、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思考与讨论)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
9、、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五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血红蛋白B尿素 C葡萄糖D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10、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 C.血浆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A.2层B.3层 C.4层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ADADC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
11、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布置作业: P6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
12、,组织学生讨论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为学生更好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内在联系。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以课堂讨论解决知识问题、课后建构模型巩固知识的形式呈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高中生物教案篇2 复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3、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人口增长过
13、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
14、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酸雨臭
15、氧空洞白色污染温室效应赤潮潮汐噪声 A.B.C.D. 分析: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质进入海洋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动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进海洋的废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东西,有些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这些营养盐过于丰富,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藻类、鞭毛虫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这样赤潮生物进行了爆炸性的繁殖,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会把海水染红。赤潮来临时,鱼类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
16、知:选项C正确。 2、判断: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酸雨。 分析:错误。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称为酸雨。 3、判断:能够吃到野生动物或者能够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错误。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吃野生动物或者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这个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练习 1、选择题 (1)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 (2)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垃圾,如 垃
17、圾,如 垃圾,如 3、连线 水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 大气污染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噪声污染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3、水污染连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气污染连工厂排放的浓烟;土壤污染连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声污染连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中生物 教案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