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0 / 1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课堂教学案例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小学语文教师 张稳全1.案例背景本次习作话题为“ 让生活更美好”,属于半命题作文。“生活”是内容,“美好”是主题,而落脚点是在“更”字上。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从话题来看,学生可写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寄宿制的学生普遍缺乏更多的生活体验,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不深。如何通过第一课时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感受美好,拓宽思路,写好一个精彩的片段,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美好?在本次习作教学中,结合单元要素中读
2、与写的训练要求,我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尝试。2.案例描述片段一:走进生活,感受美好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三单元习作:学生(齐读): 让生活更美好。教师:美好的事物令人回味,美好的瞬间令人留恋,美好的生活更令人向往。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让你心情愉悦,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而又美好?学生1:我平时喜欢运动,打篮球让我心情很放松。学生2: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是周末有父母的陪伴。(同学们表示赞同)教师:是啊,同学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父母的陪伴,这样的生活多么愉快。猜猜张老师都喜欢哪些美好的瞬间?(播放和亲友聚会K歌视频,晒生活中难忘的几组镜头)学生3:老师也进歌厅,唱K歌?教师:老师
3、的歌唱得好不好不重要,亲情最重要!一次聊天,一首歌,都有可能消除误解,憧憬美好,加深感情!是亲情让生活更美好。学生4:这幅梅花图太美了!是怎么画出来的呀?教师:一张纸,几滴墨,一根棉签,陪孩子吹出一幅墨梅图作为大班毕业的礼物。是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学生5:哇,老师家的小菜园太绿了,室内那棵树也很美!教师:老师长时间不在家,请你猜猜老师用什么办法让这棵树长得这么茂盛?学生6:盆底装满水,自由蒸发。我在科学课上见过。学生7:不对,挂桶水,用输液器给它“打点滴”。(同学笑)教师: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真厉害!作家老舍也曾感叹:“是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劳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同学余犹未尽
4、,低声交流)片段二:审题选材,表达看法教师: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其实很多这样的瞬间都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看看本次习作中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学生浏览教材P50页,边读边思考,做好圈点勾画。出示补充选项)学生8:(提示中,有的是具体的事物)如美食、音乐、鲜花、森林等;学生9:(有的是抽象的事物)如创意、诚信、梦想、科技等;学生10:(也有的是生活方式)如旅行、集邮、阅读、种花等。教师:想一想,你最想分享给别人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_让生活更美好,因为_ 。学生11:我觉得是音乐,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让我们忘掉烦恼,心情更愉快。学生12:我觉得是科技,比如高铁,让我们出行
5、更加便利;比如手机扫码支付,购物不用带现金,不用找补零钱,非常方便。教师:是啊,旅行,让我们欣赏了不一样的风景;阅读,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诚信、友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亲情、友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其实,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中,作家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出示课文竹节人思维导图)教师:说说文中哪几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依次出示课文片段第19自然段和第26自然段)学生13:我喜欢同学们玩竹节人这部分,场面很热闹,同学们玩得入迷,忘记了上课。学生14:我更喜欢老师也玩竹节人这部分,老师的一些动作、神情的描写太生动了,感觉老师也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
6、教师:玩竹节人都那么有趣,更不用说文中那些精彩的词句了。作者有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难怪让他一辈子都记得。片段三:尝试表达,分享美好教师:美好的生活是一种体验,在你的生活中,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你感受到这种美好?(选择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在作业单上写一个片段。限时10分钟。生写完后,四人小组交换阅读。)学生(齐读):温馨提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小作者的美好体验?用红笔圈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教师:谁愿意为大家分享你们心中的美好? 听后也谈谈你的感受。(学生甲读自己写的片段,学生乙加以点评,之后交换)学生15:我感觉很平淡,没有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16:如果再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
7、,别人的反应会更好。教师:下列这两组镜头描写,看看作者是怎样融入自己的感情来写?你有了哪些发现?(出示部编版四年级教材片段窃读记、六年级语文园地3中“罗丹修改塑像”这两个片段。)学生17:我发现在片段窃读记中,作者在叙事中描写了自己的内心活动,感情更加真实自然。学生18:我发现写罗丹修改塑像时,作者不仅写他的动作、神情变化,还配上了自己的想象的句子,用上“似乎、好像、像”等词语,更能感受到他创作时的投入、专注。教师:你分析得很好!看来,要想写好一个镜头,就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可以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可以展开想象,也可以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读起来就不会感到平平淡淡了。片段四:尝试修改,完善片段
8、。教师: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文不厌千回改。对于习作修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说的: 学生(齐):“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叶圣陶”教师:(出示习作锦囊你可以这样修改。)对于你刚才写好的片段,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习作修改小锦囊,你还能对自己写的片段进行怎样的修改?修改后再和大家分享。(请修改好的一学生上台念原句子,老师念学生增加的句子,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写好整篇文章,先得写好每个片段,文从字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那么,你的习作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篇习作,可以在“共
9、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文章。3.案例点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是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围绕集团小语组提出的“读写结合”这一研究课题,一系列的问题不断闪现:在第一课时的习作指导中,究竟读什么,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读与写的结合点在哪里?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学情,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决定把教学重心放在片段写作上。由于学生缺乏对美好生活的深入体验,我通过一个个难忘的生活瞬间,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师生对话的窗口,唤醒记忆,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发现美好生活背后
10、所付出的辛劳,享受过程的美好。习作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为此,我设计了“尝试表达,分享美好”这一环节。如果说阅读是信息输入,那么口头和书面表达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为了避免读写分离这一老大难的问题,在学生动笔写之前,先回归到本单元的教材范本中,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感受,去发现作者融入情感的表达方式,即描写内心,展开想象这两个核心内容,为下一步的写做好铺垫。学生写完片段后,通过互读批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分享的平台,在展示交流中找出习作中的闪光点,同时去发现问题所在,根据呈现的共性问题,又再次回归到来自教材中的精彩片段阅读之中。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始终围绕“阅读
11、文段自由赏析书面表达”地循环往复,直到找到感觉。这样,在第一回合中实现了以读促写,而在第二回合中则实现了以写促读,二者相依相辅,不断完善习作片段。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地双翼,读与写的结合深化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最终体现。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读写结合的探索实践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中等生,其实爱你很容易 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中学语文教师 王宗涛一学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没有课,离第三节上课还有几分钟时间,因为初三学生报考的事情,安春蕾的舅舅来到学校询问安春蕾的学习怎么样。我短暂考虑后,回了一句“学习还行吧。只是有些科目的
12、成绩不理想。”当时是实在想不出和他有关的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他交流,只能应付了事。之后,他又向我谈起了孩子的其他一些情况,我一边倾听着,一边还在头脑中快速搜索着关于安春蕾的学习上的表现。送走他后,我还一直在想:什么原因使我无言以对?一、分析像安春蕾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等生。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我扪心自问,是因为我们老师们平时对中等生的关注不够。在每个班级,都有一大部分这样的同学,他们身上优点、缺点都不明显,他们各方面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安分守己,进取心不强,他们觉得争做优等生太辛苦太累,做后进生太丢面子太伤自尊,他们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意识,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冒尖”,但对沦
13、为“后进生”又于心不甘,置身于中间心安理得,他们的积极性、开拓性、创造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潜能得不到激发。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这种现象每个班级普遍存在。老师们经常在办公室谈论“优秀生”哪个知识点不该错的竟然错了,“后进生”今天的课堂上又做了什么事,但很少听到关于中学生的话题。如果问你班上哪些人学习好或差,你肯定能说出一连串的名字;但要你说出学习一般化学生的名字时,你可能想不起几个甚至无言以对,究其原因,中等生既没有得到像优等生一样的重视,又没有受到像后进生一样的“优待”。他们成了真正被遗忘的“角落”。二、反思长时间以来,班主任无论在抓班集体建设,还是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
14、、促中间”的定式。教师把较多精力放在“优等生”的精心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上本无可厚非,但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许多时候,由于我们对班级中处在“中间型”学生的关注不够,使他们实际上长期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中等生是一个听话、谨慎、中和又不缺智力的庞大群体,但是由于他们学业方面无特长,个性方面无“特点”而被教师所忽视。“中等生”,一个灰色的群体,他们没有出类拔萃的天分,没有耀眼夺目的成绩,就连犯错误都缺乏勇气。他们不受关注,不受重视,生活在“阳光”撒播不到的角落,行走在教育遗忘的边缘。他们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他们的聪明才智、优点特长不能被及时发现,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没有成功的喜悦,以
15、致他们渐渐安于“中庸”的现状,不思进取,畏难、退缩,这样的心理素质和状态怎能去面对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去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而不被淘汰?三、实践由于没有优等生的压力,也没有后进生的自卑,他们成长的环境宽松、自由,无忧无虑,潜力大,提升空间大他们虽然学习一般属中等生行列,但其他方面表现还不错,就是缺乏自信心,怎么办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我决心尝试一下,
16、找来了担任卫生委员的安春蕾,一方面对班级卫生提出整改,然后话锋一转谈到她的学习,给她鼓劲加油,之后我暗中观察。她也增强了信心,学习劲头也起来了。课堂上我也经常提问,课堂上的她完全变了样,抬着头,全神贯注,发言也积极了。家长会时,我又充分肯定了她,在盘龙一模的考试中,她语文取得了95分的成绩。她的转变同时也激励了我。我又将目光转移到班上的另一位学生严杰雄宋俊达身上,他俩七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且又是同桌,到了初三,成绩也渐渐的不行了。我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两个早自习的状态不太好,显得很疲惫爱打瞌睡,我隔三差五的和他们俩聊聊天,问问学习状态怎么样,晚上休息得好不好,每次考试后问问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比这次
17、考得更好等,他们发现老师对他们更加关注了,对他们的期望更大了。没想到,还真有了效果。早自习上学习状态好多了,背诵默写更积极了,晚上第五节自习不上的他们也能偶尔自愿留下来,接下来的几次模拟检测语文都在90分以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尝试也是无止境的。对于长期养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态的中等生,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家访,与家长配合起来商讨对策,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提高要求,提出希望,这样,学生会逐步提高自信,走进优等生的行列也不是远的事了。当然,不管哪一种尝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激励为主,因为激励是学生前进的最大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我班学习尤其是中等生进步很大,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了
18、优异的成绩。四、体会以前我总认为:中等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不然,只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中等生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当他们出现差错时,多宽容他;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多鼓励他;当他们取得成绩,多表扬他;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以平等的身份支持他;当他们迷惑不解时,诚实公正地引导他。现在我想说:中等生,其实爱你很容易!找次品教学要渗透优化思想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小学数学教师 王先玉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自从新增这一节内容后,我至少已教过3遍了,每次教都有新的感悟,这次教这一课我又有新的发现,我发现自己目前才算把找次品弄明白了,现实生活
19、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
20、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一、 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二、 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整节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
21、: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追问:如果不知道次品是轻还是重,最少需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最终得出再增加一次。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动手操作、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三、 优化图示,揭示探究规律 用图示表示找次品的过程,虽然方法很多,但都很复杂,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最后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找到了一种简便、易懂、好表示的图示法。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图示的方法,就能
22、很快知道至少需要的次数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出现。四、 不足之处1、 由于需要动手操作,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老师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2、 小组合作给学生的时间不太充足,有的小组还没有探究出结果。就草草结束。3、 学生小结探究的规律语言不够规范,老师引导的多了些。总之,本节课我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在教研路上,只要用心钻研教材,即使年年都教同一内容,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考试中,她语文取得了95分的成绩。她的转变同时也激励了我。我又将目光转移到班上的另一位学生严杰雄宋俊达身上,他俩七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且又是同桌,到了初三,成绩也渐渐的不行了。我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两个早自
23、习的状态不太好,显得很疲惫爱打瞌睡,我隔三差五的和他们俩聊聊天,问问学习状态怎么样,晚上休息得好不好,每次考试后问问考得怎么样,能不能比这次考得更好等,他们发现老师对他们更加关注了,对他们的期望更大了。没想到,还真有了效果。早自习上学习状态好多了,背诵默写更积极了,晚上第五节自习不上的他们也能偶尔自愿留下来,接下来的几次模拟检测语文都在90分以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尝试也是无止境的。对于长期养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态的中等生,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家访,与家长配合起来商讨对策,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提高要求,提出希望,这样,学生会逐步提高自信,走进优等生的行列也不是远的事了。当然,不管哪一种尝试,
24、都要遵循一个原则:激励为主,因为激励是学生前进的最大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我班学习尤其是中等生进步很大,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体会以前我总认为:中等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不然,只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中等生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当他们出现差错时,多宽容他;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多鼓励他;当他们取得成绩,多表扬他;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以平等的身份支持他;当他们迷惑不解时,诚实公正地引导他。现在我想说:中等生,其实爱你很容易!找次品教学要渗透优化思想昆明盘龙区龙泉育才学校小学数学教师 王先玉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
25、内容。自从新增这一节内容后,我至少已教过3遍了,每次教都有新的感悟,这次教这一课我又有新的发现,我发现自己目前才算把找次品弄明白了,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
26、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五、 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六、 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整节
27、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追问:如果不知道次品是轻还是重,最少需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最终得出再增加一次。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动手操作、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七、 优化图示,揭示探究规律 用图示表示找次品的过程,虽然方法很多,但都很复杂,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最后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找到了一种简便、易懂、好表示的图示法。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图示的方法,就能很快知道至少需要的次数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出现。八、 不足之处4、 由于需要动手操作,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老师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5、 小组合作给学生的时间不太充足,有的小组还没有探究出结果。就草草结束。6、 学生小结探究的规律语言不够规范,老师引导的多了些。总之,本节课我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在教研路上,只要用心钻研教材,即使年年都教同一内容,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