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课件课时训练.doc
《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课件课时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课件课时训练.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课时:3课时提供者:严书帆 单位:邗江区实验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现
3、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小组活动,拓展认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
4、明本课题的重难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 明志1. 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明志的含义:明志就是
5、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2. 讲故事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3. 谈志向“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学生听故事生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谈谈自己有没有一直坚持向着目标努力。从故事和格言中体会“明志”的重要性,再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理想,反问
6、自己有没有朝着志向去努力奋斗。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良好习惯。二、气节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4.小故事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
7、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4. 名言: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対气节的领悟。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了解。为什么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质疑,反问的环节帮助学生体会,正是苏武坚守气节,才让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加强学生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三、讲诚信1. 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
8、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 小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范式赴约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3. 自省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
9、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4. 名言链接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生听故事生谈听后感填写课前发的自测表 做到 未做到 原因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未做到的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四、求新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
10、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4.是呀!正如
11、古人所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听故事思考:“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以故事引出“创新”的重要性,再回到当今社会,探讨“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五、学习和实践1. 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 对照格言,谈启示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小组讨论:(1) 小组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 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对
12、照格言,再通过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指引学生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1. 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2.师总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格言与大意连线谈谈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格言与意思的交相理解,体会高洁人士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浸润在古人高尚的人格修养中。第二课时一、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
13、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 孔子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推荐孔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地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3. 推己及人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
14、.我不愿意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我不愿意_,我也不_。4.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将心比心。补充将心比心的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读一读“仁”的含义“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心思想。“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推己及人,来填一填,说一说。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理解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知行统一,真正理解“己所不欲
15、勿施于人”的感受。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二、 宽容1.将心比心非常可贵,而宽容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2. 一个小故事带领大家领会古人的宽容之心。朱冲还牛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
16、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3. 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同学们对照格言,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4. 宽则得众。论语阳货【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生说说那家主人为什么再也不让牛去朱冲家吃庄稼了。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生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
17、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对照格言,结合生活实际,谈宽容。让宽容这个词不再停留在书面含义,而是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三、民胞物与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 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杜环侍老的故事。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太处境艰难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 法治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案 课件 课时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