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聊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聊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国家重视精准扶贫,收效显著据统计约有65 000 000 人脱贫,把 65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0.65108 B6.5107)C6.5108D651062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2A若 2a3b,则 a bB若 ab,则 a+1b13aba b=C若 ab,则 2 2D若,则 2a3b332 33如图,已知 A,O, B在一条直线上,1是锐角,则1的余角是( )113A 2 - 1B 2 - 122212-1C (2 - 1)D相交得如图所示的 5 个角,其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2l ,l4直线l 与31
2、23 5和B3和1 54 4和1AC和DD-x- y2x- y5下列分式中,与的值相等的是()x+ yx+ yx- yx- yABCy -2x2x- y2x- yy +2x6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x -1 x10x -10 10x-=1化成-=10A方程0.2 0.525B方程 3x=25(x1),去括号,得 3x=25x1C方程 3x2=2x+1 移项得 3x2x=1+2 2 3D方程 t= ,未知数系数化为 1,得 t=13 27在下边图形中,不是如图立体图形的视图是()ABDC8已知单项式 2x y与 3x y 的和是单项式,则 mn 的值是()3 1+2mn+1 3A39如果 a3b
3、2,那么 2a6b 的值是(A4 B4B3C1)D1C1D110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A2(x+10)104+62B2(x+10)103+62D2(x+10)102+62C2x+10104+6211如图,能判定直线 ab 的条件是( )A2+4=180B3=4C1+4=90D1=412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四棱锥B四棱柱C三棱锥D三棱柱、b13如果单项式 xa+1y3
4、与 xy 是同类项,那么a的值分别为( )2b= 2,b = 3a =1,b = 2a =1,b = 3a = 2,b = 2DA aBC14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15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0二、填空题Ba+c0Dbc0)秒(1)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_,点 P 表示的数_(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2)若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
5、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点 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 Q?(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3)若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 秒时 P、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 2(直接写出答案)(4)思考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若 M 为 AP 的中点,N 为 PB 的中点.线段 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35在数轴上,图中点 A 表示36,点 B 表示 44,动点 P、Q 分别从 A、B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点 P、Q 的运动速度比之是 32(速度单位:1 个单位长度
6、/秒)12 秒后,动点 P 到达原点 O,动点 Q 到达点 C,设运动的时间为 t(t0)秒(1)求 OC 的长;(2)经过 t 秒钟,P、Q 两点之间相距 5 个单位长度,求 t 的值;(3)若动点 P 到达 B 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 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 Q 是否到达A 点,若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若未能到达,说明理由36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 AB、AC 和 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 2 倍,则称点 C 是段 AB 的“2 倍点”(1)线段的中点_这条线段的“2 倍点”;(填“是”或“不是”)(2)若 AB15cm,点 C
7、是线段 AB 的“2 倍点”求 AC 的长;(3)如图,已知 AB20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2cms 的速度沿 AB 向点 B 匀速移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 BA 向点 A 匀速移动点 P、Q 同时出发,当其 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 t_s 时,点 Q恰好是线段 AP 的“2 倍点”(请直接写出各案)37如图:在数轴上 A 点表示数 a,B 点示数 b,C 点表示数 c,b 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 满足|a+2|+(c-7)2=0(1)a=_,b=_,c=_;(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 A 点与 C 点重合,则点 B 与数
8、_表示的点重合;(3)点 A、B、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 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 B 和点 C 分别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和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 t 秒钟过后,若点 A 与点 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B,点 A 与点 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C,点 B 与点 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BC则 AB=_,AC=_,BC=_(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4)直接写出点 B 为 AC 中点时的 t 的值.38问题一:如图 1,已知 A,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 3cm 的A,B 两点同时出发到 C 点,若甲的速度为 8 cm/s
9、,乙的速度为 6 cm/s,设乙运动时间为x(s), 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 y(cm)(1)当甲追上乙时,x =(2)请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y当甲追上乙前,y=;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 C 之前,y=当甲到达 C 之后,乙到达 C 之前,y=;问题二:如图 2,若将上述线段 AC 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 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 AB(1 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1)分针 OD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时针 OE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cm(2)若从 4:00 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
10、解析: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n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 10 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 1 时,n 是负数详解:65 000 000=6.5107故选 B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 的形式,其中n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 a 的值以及 n 的值2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每个式子进行变形即可找出答案【详解】3解:A、根据等式性质 2,2a3b 两边同时除以 2
11、得 a b,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2合题意;B、根据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 1,即可得到 a+b+1,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abC、根据等式性质 1 和 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 且加上 2 应得 2 2 ,原变形正33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根据等式性质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 6,3a2b,原变形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性质1 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加上的(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或整式;运用等式性质2 必须注意等式两边所乘的(或除的)数或式子不为 0,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3C解析:C【解析】 【分析
12、】1由图知:1 和2 互补,可得1+2=180,即 (1+2)=90;而1 的余角21为 90-1,可将中的 90所表示的 (1+2)代入中,即可求得结果2【详解】解:由图知:1+2=180,1 (1+2)=90,21190-1= (1+2)-1= (2-1)22故选:C【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余角与补角,难点在于将1+2=180进行适当的变形,从而与1 的余角产生联系4A解析:A【解析】【分析】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据此逐一判断即可【详解】3 5A.B.C.D.和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符合题意,两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
13、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3和41和51 4和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x + yx + y解:原式-=,2x - y y - 2x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6C解析:C【解析】【分析】各项中方程变形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x -1 x-10x -10 10x=1化成-解:A、
14、方程=1,错误;0.2 0.525B、方程 3-x=2-5(x-1),去括号得:3-x=2-5x+5,错误;C、方程 3x-2=2x+1 移项得:3x-2x=1+2,正确,23329t =D、方程,系数化为 1,得:t= ,错误;4所以答案选 C.【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7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进而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 选项为该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不合题意;A选项为该立体图形的主视图,不合题意;BC 选项不是如图立体图形的视图,符合题意;选项为该立体图形的左视图,不合题意D故选:C 【点睛】
15、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正确掌握观察角度是解题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m n根据同类项的概念,首先求出 与 的值,然后求出 - 的值m n【详解】2x y3x y3 的和是单项式,解: 单项式31 2 与+ mn+1 3x y是同类项,2x y与n+1331+2m +1= 3n则 1+ 2m = 3 =1m ,n = 2m - n =1- 2 = -1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类项,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1)所含字母相同;(2)相m n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得出 ,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解析】【分析】将 a3b2 整体代入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详解】
16、解:当 a3b2 时,2a6b2(a3b)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正确对代数式变形,利用添括号法则是关键10A解析: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 厘米,再设另一边为 x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详解】解:长方形的一边为 10 厘米,故设另一边为 x 厘米根据题意得:2(10+x)104+6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11D解析:D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 2+ 4=180,互为邻补角,不能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城市 年级 学期 期末 数学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