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3-人教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3-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3-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3-人教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2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最基础的数据整理分析,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平均分”。引
2、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 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班90%的学生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8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平均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平均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教师应以引导法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独立
4、表达、互评互补、互评互纠等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
5、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与态度】 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矿泉水瓶模型纸片。【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遇到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问题:12颗枣不等分放入两个盘子,想要使两个盘子里的枣一样多该怎么分? 指明学生上台演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
6、引出“平均数”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数)齐读课题。二、探究交流,认识平均数。教学例1 以数学精灵带来的数据(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统计的收集矿泉水瓶的数据)为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矿泉水瓶模型统计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并适时渗透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数据,说明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1.利用矿泉水瓶模型统计图“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唤起学生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经历体验。自然结合分枣的方法得出平均数是“13”。2.请4人小组合作,一起交流计算方法并得出平均数是
7、“13”。(1)合作交流。(2)展示、汇报成果。方法一:14+12+11+15=52(个)524=13(个)方法二:(14+12+11+15)4 =524 =13(个)3.师利用板书“小组合作成果”的过程引导平均分的意义,并得 出结论:(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并板书)像这样先合并求和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简称“先求和再平均分”。(板书:先求和再平均分)然后回头比较“矿泉水瓶模型统计图”,回顾“摆一摆”“分一分”的方法(教师随机移动矿泉水瓶模型),引导学生: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称为“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并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有“移多补
8、少”和“先求和再平均分”两种。(请学生齐读。)小结: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其目的就是使原来几个不一样多的数据变得同样多。(随机板书:不一样多 同样多 )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是4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数量的总体水平。强调: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教学例2。1.多媒体出示例2情境图。适时渗透安全教育。2.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3.解决问题。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1
9、7个 19个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质疑:怎么不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呢? 小结: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也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输赢。而在人数不一样的情况下只有用平均数比较才公平、合理。四、联系新知,拓展思维。1.评判正误。(课件出示)2.选择。(课件出示)3.联系生活实际,求出平均数。(课件出示)4.挑战自我。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五、全课小结。1.随机指名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全课内容。3.师:请你把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公平、公正的裁决问题。六、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92页末尾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课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8.1 平均数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