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磨课版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赠”“刘”等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且能背诵。(三)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意,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意思。二、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准备相关图片、黑板贴。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2.指导书写生字“赠”和“刘”。(教师示范,边写边提示学生书写要点)3.解析课题,提出问题。(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适时提示学生“赠”就是“送”,可以组词“赠送”)(3)学生根据题目
2、质疑。(预设:这首诗是谁送给刘景文的?为什么要送这首诗?)4.简介作者,了解生平。(出示苏轼简介,重点关注苏轼所处的朝代和他取得的文学成就)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出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导正确朗读古诗。(1)指名读生字,随机正音,关注后鼻音的生字。(2)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停顿,并让学生在诗中画出停顿。(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适时范读)(3)指名读古诗,适时评价。(评价内容:正
3、确流利,声音响亮,注意停顿,富有韵律感等)(4)齐读古诗。(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结合具体诗句,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指名回答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第一、二句。2.结合图片,借助注释,理解“荷尽”和“擎雨盖”。(1)(出示“荷花盛开”和“荷叶衰败”两幅图,进行对比)第一句诗对应的是哪一幅图里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知道?理解“荷尽”。(板书:结合图片)再读诗句,理解“擎”的意思。(板书:借助注释)三读诗句,理解“氅雨盖”的意思。结合学过的课文荷叶圆圆。出示句子: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说说
4、荷叶像什么,能用来做什么。(理解“擎雨盖”就是指荷叶)过渡语:虽然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已经枯萎,但是残菊还在傲霜斗寒。(2)对比“已无”和“犹有”,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读中理解诗句。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画面感。说说苏轼是想送给刘景文什么。(预设:勉励)3.理解“橙黄橘绿”。(1)秋天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你们见过哪些秋天的美景?(出示几幅秋景图)你们瞧,瞧这金桂飘香,瞧这层林尽染,瞧这果实累累!秋天所有的景色,都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配图展示)除了借助注释、结合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板书:联系生活想象画
5、面)(2)在诗人看来,秋天是生机勃勃的,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了。(配图出示全诗)想象画面,有感情地齐读古诗。(四)了解背景,感悟诗情1.讲故事。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呢?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讲故事: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却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日闷闷不乐;苏轼就写了这首诗用来勉励刘景文,希望他能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意志消沉。)过渡语:听完了故事,相信大家对这首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四人小组进行交流。2.小组交流,说说诗意。出示要求。(1)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想一想,古诗题目是赠刘景文,苏轼是想送给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一等奖 团队 磨课版部编三上 语文 古诗 赠刘景文 获奖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