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书斋中的作家了”.docx





《“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书斋中的作家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书斋中的作家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书斋中的作家了”“我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书斋中的作家了” 关于邱华栋: 邱华栋,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邱华栋16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上中学时就已经开始文学活动,担任了所在中学“蓝星”文学社的社长。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中学生文学上,后一发不可收。高中毕业时已经发表了10万字的小说,并因出版小说集别了,十七岁而被免试保送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高校期间担任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社长、“珞珈”诗社社长,并担任大学生学刊(铅印)主
2、编,在武汉地区多次主办武汉各高校诗人参加的“珞珈”诗会,并出版小说集不要惊醒死者和诗集从火到水。 出版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消息、正午的供词、刺客行等,中短篇小说集哭泣游戏、都市新人类、黑暗河流上的闪光等,诗集岩石与花朵、随笔集私人笔记本、城市漫步等,还发表了有关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建筑、电影的评论和对话二十余万字。为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 导语: 作为新生代作家群里的佼佼者,邱华栋最初是在研究选题、采访、编发、画版直至校对的工作环境中写作的。“近百名编辑、记者汇集一堂,电话铃声、电话交谈声以及同事相互间的对话,统统地在一个屋檐下回荡。”这些构成了邱华栋的写作背景。也因此
3、,邱华栋最初的小说写作,颇有一种企图写尽一切人群的愿望:时装人,蜘蛛人,地产商人,白领,私家侦探,小姐和妈咪,都曾是他笔下的人物,现在更是扩展到经济学家、人文学者、大学教授、律师等群体。 陈晓明这样评价他:“就当代中国的城市小说而言,王朔和邱华栋或许是两个真正具有城市感觉的人。”无疑,邱华栋的都市叙事,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堪称一道风景。“过去的小说家,不管是王朔还是其他任何作家,没有人像邱华栋这样在小说中大量运用城市代码,他高频率地描写城市外表,那些豪华的宾馆写字楼、光怪陆离的卡拉舞厅酒吧按摩院、混乱的人流、蛮横的立交桥、庞大的体育场、午夜的街道、囚笼一样的公寓等等”邱华栋也因此以写作城市小说著
4、称。 关键词: 诗歌都市叙事或城市小说先锋文学符号 一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你当初走上文学之路的动因是什么? 邱华栋(以下简称邱):最开始是青春期苦闷的倾诉,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拿起了笔开始写作。当然,写的主要是抒情诗。 姜:你写过很多诗,你觉得在小说的诗性追求上,你做了些什么?当代的小说家们在这方面是否还有些缺失? 邱:也许我是一个二流诗人,虽然自从14岁开始写诗,我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诗使我保持对语言的敏感,使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总是预先确定一种语感和叙述的语调。 姜:还是先说说新疆吧,这是你的根源。你觉得新疆给了你什么? 邱:大气,开阔,苍茫。不过,有时候就粗糙一些了。 姜:对新疆的书
5、写,最近比较吸引人的是红柯。我曾说过,对红柯而言,他的新疆还可能只是纸上的新疆?不知道你对红柯的新疆有什么看法?你对你笔下的新疆又有什么想法? 邱:他的那些小说很好,我没有他那样的已经消逝了的英雄主义激情。我基本没有怎么写新疆,虽然我在那里生活了18年。我过去写了一个短篇小说系列,叫街上的血,就是回忆1983年我记忆中新疆一条街上发生的血腥的故事的。未来的计划中,有一本关于汉代西域的长篇小说。 姜:你在诗里好像写新疆的特别多。 邱:我一开始受到新边塞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比如杨牧、周涛等,后来是昌耀。这和我所生长的地理环境有关系。 姜:面对当代文学,你是不是很希望自己在文学感觉、语言、细节、技术
6、策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个人性经验?这话问大了。但读了你那么多书,就不得不问这个了。 邱:希望,不过这很困难。我的写作取向和我的经历密切相关:我做了多年的报社编辑记者,可能更注意小说中传达的信息。这种信息属于想象化的信息,或者说信息化的想象。我的小说中信息量十分大,而我喜欢的作家,大都是那些具有社会性强烈关怀和视野开阔的同时艺术技巧也很好的作家,比如一些拉美作家、美国作家。 姜:你的大石头城、大额尔齐斯河题目都很大,以一个短篇写一个城或一条著名的大河,这应该看成是小说的野心还是小说家的野心? 邱:这不过是两篇少年视角的成长小说罢了,没有什么野心的。 姜:新疆作为一种写作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人都能拥
7、有的。在这方面你是不是还想作一些开拓? 邱:我一直在阅读关于西域(比新疆这个概念大多了)的文史书籍,我收藏了几百种。肯定会写一部关于古代西域的小说,处理时间和空间、孤独和爱情、战争和记忆、流沙和岩石这些元素。 姜:在你的所有作品中,我其实非常喜欢你的像街上的血和西北偏北这样的小说。这可能也与年龄有关,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喜欢你的都市题材小说像时装人、所有的马群和像沙盘城市、哭泣游戏、手上的星光、城市战车这些作品。我其实很早就读你的作品,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在乡村阅读所有的马群时的那种感觉,那篇小说似乎是你小说作品少见的有深沉诗意而又有先锋意识的小说。而其他作品,我总觉得描写了前卫的城市与人群,却未必
8、写出了北京这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当然,这可能也跟我的年龄有关,那时候年轻,情绪化强烈。现在,似乎不一样了。 邱:嗯,就是这样的。我现在整天看古籍和英语书,过去喜欢摇滚乐和泡酒吧。人总是要长大的。 姜:这里似乎有必要谈谈你走上文学之路的问题。我听李修文说起过,你们其实当年也是韩寒式的人物,但那时候的你们显然没有像韩寒这样热过。低龄化写作其实早就有了,甚至可以追溯到兰波那里或更早。但人们似乎对兰波与对现在的孩子们不是持同样的看法。 邱:对,我中学毕业就出书了,保送上了大学,也算是得到好处了。那个时候,少年写作的商业化出版还没有成型,所以,我20岁和22岁写的两部长篇小说,在两年前才出版,我十多年前
9、就邮寄给出版社了,结果泥牛入海了。后来,发黄的手稿还是朋友在出版社搬家的时候发现的,于是,今天重见天日了。我看我当时的写作技巧,比现在20岁的小子们高多了。我喜欢结构复杂、信息量大和人物庞杂的小说。 姜:是这样的。确实,现在这样一个物质年代,很多少年写手们的书是否更具有文学情怀确实是个问题。作为一个亲历者,你如何看待低龄化写作?你22岁时候写的长篇小说前面有什么,这本书现在出版究竟有什么意味? 邱:等到潮水过去了,你就知道什么螃蟹留下来了。前面有什么是我1991年22岁的时候写的,出版它,就是为了一个纪念。它是很幼稚的,受到了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巨大影响。 姜:看了你前面有什么,特别看了你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在 已经 一个 书斋 中的 作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