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docx
《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例谈语言学知识的“随文教学” 课改前,支撑中学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字词句语修逻文”,它们在语文教学中自成体系,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因此受到质疑与抛弃。随着20XX版的课程标准的修订,“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成为共识,语文知识的教学开始了改变,其实不仅语法和修辞知识,其他的语文知识也提倡随文教学。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和实践“随文教学”呢? “随文教学”中的语文知识 首先,必须达成的共识就是语文知识是必须学习的,并不是取消废弃了,这是必须要得到正确认识的,否则语文教学将滑向虚无;其次,语法等语文知识不再独立存在,而是根据需要相机
2、呈现,因此不必追求完整严谨的知识系统;再次,语文知识不再静态呈现,而是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出现,即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是运用,这与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是一致的;“随文教学”还包含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目的的阐述,学习语文知识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拐杖,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教师将必要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架”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到底如何“随文教学”呢?我们不妨以语言学知识为例进行讨论。 学习语言就应当掌握语言规律,语言知识是对语言规律的归纳,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在目前选文型教材的实际情况下,语言知识的教学是结合在“文”的教学中进行的
3、,这样,语言知识的教学就直接表现为运用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哪些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能切实发挥作用,并可以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呢?在诸多观点中,语文教学要遵循母语自身的特点已是共识。 解读汉字语音,把握古诗意境 汉字的主要特点就是音形义一体,教师对此并不陌生,但对此理解并不完整,过去很多教师对“音形义”一体的知识运用也大多局限于识字教学。在近年一些学者的研究与推广中,人们对汉字音形义一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语音、字形所具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开始受到中学教师的关注,并在教学中有了初步尝试。首都师大的朱立侠博士曾在一次讲座中模拟了“风”“石”等字的古音,生动地揭示了古人造字时字音与字义的紧密关联
4、。其实,字音与字形的这种表情达意功能一直是汉字的重要特点,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断层才开始变得陌生,成为了“新知识”。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少痕迹,比如,中国人在取名时除了表达美好意愿,还会特别留意读音美不美,几个字搁一块儿好不好看,甚至特别感慨以前有学问的人取名雅致,像“林风眠”“石望江”寥寥几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种意境一番格局。汉字承载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密码,中学教师虽难以穷尽,但至少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妙处。 在教学中,运用汉字的字音知识对解读文本也是有帮助的。字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能表情达意。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其朦胧诗的代表作,教师往往会分
5、析意象来理解诗意,至于朗读,要么指导乏力,要么与内容分析毫无关联。其实,运用语音知识就能将分析与朗读融为一体。诗的第一节意境朦胧柔美,除了那些意象,我们从词语的声、韵、调中也能获得相同的感受。如“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句中“晚上”如果换成“夜晚”,意思不变,但读起来的声音却不如“晚上”温婉柔和,原因是什么?“晚上”的“上”声母“sh”是舌尖后音,发声时舌面上抬,舌边微卷,形成弯曲的通道,气流缓和通过,声音就显得柔和。而且“上”此处为轻声,发音短而轻,与“夜”的清脆利落相比,更弱更柔。这就是汉字声母表意的一个例子。教学时,告诉学生声母为“sh”“m”“r”的词语,皆因发音方式而使得语音面
6、貌模糊、柔软,让学生找一找这节诗里的“柔软”“睡莲”“闪闪烁烁”“朦朦胧胧”等词语,他们会发现这些词语的语音和词义是一致的,都有朦胧柔美的特点,与诗的意象也是和谐统一的。 运用汉字语音知识对正确把握古诗的意境作用更大。古诗天生具有音乐性,近体诗更有格律的严格规定,古人写诗是依律而作,但今人读诗却往往没有循律而解,这不仅造成古诗美感的流失,而且还会出现误读。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因其意境开阔,常被视为昂扬向上之作。但也有人从其音韵的角度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该诗押的是“ou”(iu)韵,这样的韵往往表现的是低沉忧伤的情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两诗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学 知识 文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