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摘要: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监护功能逐渐弱化,留守中学生在身心发展、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思想品德教育兼具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重任,研究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接着提出了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本土化原则、疏导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互补性原则,最后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农村留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模式。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整合工
2、作 一、前言 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闲暇之余会选择进城务工。受到经济条件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农民工会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留守中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群体。由于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必然会对其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留守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初中学校来说,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整合的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首先,存在自卑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在身边,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缺少依靠,也没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跟父母在身边
3、照顾的儿童进行比较,就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伴随着家长外出务工时间的增加,这种自卑体验会变得更加泛化,对其身心健康不利。 其次,性格比较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当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又因为年事已高或其他情况不能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愿意跟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就会出现沟通不到位,孩子把心事埋在心底,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内心的委屈长期得不到释放,压抑的情绪让他们不愿意跟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过多的交流,导致性格内向,人际关系紧张。 再次,存在厌学心理。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最为普遍,在父母外出务工之后,由祖辈照顾留守儿童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农村地区的祖辈老人除了照顾孙辈还要
4、承担农活,加上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有限,不能有效的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很多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般都只是关注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的事,自己不用操心也无能为力。加上一部分留守儿童的自制力不是特别好,连学校布置的最基本的家庭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校。 第四,生活敏感,情绪容易波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非常的敏感,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就可能让他们发脾气,甚至出现仇恨心理。隔代监护人过分的溺爱留守儿童,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老人还心疼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于是只要是孩子提出要求,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还会袒护孩子的错
5、误,就会导致一些孩子任性、不礼貌,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两者之间的现实交叉性。初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期,但是并没有完全成熟,在思索与选择的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困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准确的掌握不同类型的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两者工作的交叉性。初中生的思想与心理属于统一的有机整体,要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
6、展必须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跟心理教育的整合,符合两者相互联系的特征,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人本观念的一致性。两者整合之后的教育变得更加的全面和具体,对受教育者的本质把握的也更为有效,在形成合力之后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这是单独进行一种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思想品德教育的完整性表现在中学生的人格塑造,还有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等,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在“育德”的同时达到“育心”的成效。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原则 1.本土化原则。在留守中学生群体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本土化原则。要认清多元化
7、思想影响下两者教育的定位,注重把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价值观融合其中。面对多元化文化带来大冲击,积极探索出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是以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传统根基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教育学生对待中西文化方面,本土化原则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疏导式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要坚持疏导式的原则。首先,要明确中学生在不同階段所关注的不同热点,要因势利导,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热点问题,以此求得正确的认知,实现教育目标。其次,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的以压代教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理论实现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成效。 3.因材施教原则。
8、要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成效,就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明确教育的阶段性,还有不同对象的差异性,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就是说,在两种教育整合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出现不同的教育成效。古希腊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了解得病的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了解这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每个人都有主动适应环境的欲望,但是性格特点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整合教育所选择的教育内容也要紧密贴合中学生群体实际,基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来提出措施。 4.互补性原则。第一,思想品德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中学生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教育 整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