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手册参考内容.doc
《质量管理手册参考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手册参考内容.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手册参考内容5。1例1:规定公司总经理应承诺和实施的活动,总经理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向公司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A)总经理应树立质量意识,清楚了解让顾客满意是最基本的要求。B)总经理应清楚了解产品质量与公司每一个成员对质量的认识紧密相关。C)总经理应采取培训、会议等各种形式,使全体员工都能树立质量意识,都能认识到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的重要性,并能经常持续地加强员工对质量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与提高质量有关的活动。执行“员工教育培训程序”。、总经理负责制定和批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总经理按计划主持管理评审.
2、执行“管理评审程序”。例2:本公司必须承诺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以下职责的履行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为其承诺提供证据;a不断加强自身质量意识,采取培训、宣传资料或会议等方式,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组织结构;d为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技术等);e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具体事宜。5。2例1: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公司的成功取决于理解并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管理层应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为此应做到:、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市场调研、预测或与顾客直接接触来实现,执行“客户满意
3、度调查管理规定”。、将顾客的需求和期限转化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产品的要求、过程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只有完成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时,顾客才能满足。、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A)公司必须满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B)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也会随时间而修订,因此组织转化的要求及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更新,执行“管理评审程序”和“文件控制程序”.例2:a本公司最高管理者必须遵循并向全体员工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以实现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责成销售人员通过市场调研、预测或与顾客直接沟通的方式,统筹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包
4、括对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公司内部各个层次进行沟通,调配公司的整体资源予以满足;b公司最高管理层主动了解与顾客要求有关的各类信息,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5。6例1管理评审 公司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管理评审会议,此次会议与前次管理评审会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是为了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总经理按“管理评审程序”进行管理评审。于会上评审以下内容: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顾客意见反馈。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预防及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上次管理评审会议决议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可能影响
5、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2。4.2管理评审应有以下方面的有关任何决定和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 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与顾客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 、资源配置需求等。2。4。3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至少应保管3年。2。4.4相关文件 、管理评审程序例2:管理评审公司每年底由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评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有变更的需要,以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1.7。1管理评
6、审的输入内容如下:a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的审核); b. 顾客投诉的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测量结果及反馈的重要信息; c。 重大质量和安全卫生事故的处理过程及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趋势; d质量方针、目标以及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e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的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如开发培训计划、法律法规的变化等);g对改进的建议。以上输入内容由管理代表在管理评审前,以管理评审计划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1.7.2管理评审的输出内容如下: a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相应文件是否有修正的需要; b质量方针、目标是否正在实现,是否需要更新; c是否需要
7、进行相关的过程、产品审核或改进; d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配备的资源是否适宜; e对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管理者代表对管理评审的内容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跟踪记录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关管理评审的内容详见管理评审程序7。1例1:产品实现的策划总经理根据顾客要求,确定相应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规定必要的运作过程和所需资源并制定这些过程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明确产品接收准则,并对以上过程和活动运作所产生的记录予以保存. 总经理按顾客规定的要求制定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各相关部门负责进行设计,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工艺文
8、件,资源需求,检验和试验标准,产品接收准则,交付后的服务,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以及相关的监视和测量,并准备为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7.2例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4。2。1总经理应确定制定的产品要求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产品的要求只能严于顾客明示 的要求,对有些顾客虽未明示的某些隐含要求也应考虑。4。2.2外贸事业处接获顾客需求后,交生产事业处审核需求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合法性,确认各项需求可接受及可执行时,报告总经理批准后由外贸事业处同顾客确认订单,否则与顾客协商及时调整内容.4.2.3生管中心在其他部门的协同下将订单转换为制规书,下发给采购、生产、品保、仓库等各部门,若生产安排无法完成时
9、,由外贸事业处通知顾客且取得确认。4。2.4订单更改应经过双方协商并同意,任何修改都要按合同的评审程序进行。4。2。5有关与顾客协商及顾客确认同意的文件记录均应保存。4。2.6已完成的订单,生产安排应依规定保存。顾客沟通4.4.1外贸事业处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业务应通过多种渠道(电话,电子邮件,上门拜访等)向顾客介绍产品信息,回答顾客的咨询。 根据需要由业务经理指定业务人员将合同执行情况反馈给顾客,并回答顾客的问询。 产品售出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规定”.4.4.2相关文件客户满意度调
10、查管理规定7。3例1:设计4。4.1产品设计开发活动依“设计管理程序”执行。设计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以及更改的控制,应予保持各阶段相关记录。4。4。2相关文件设计管理程序例2:产品设计研发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产品设计研发责任部门应对产品进行危害分析,以识别和评估所有有潜在安全隐患及其风险,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主要考虑因素如下:A、通过实地试验和测试,以证明产品配方、设计、材料及成分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生产过程能够满足生产安全与合法产品的要求;B、产品研发过程必须详细的记录在案,并能提供证据证明配方、设计、材料及成分方面所做任何修改都经过了充分的考虑,以符合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
11、性的要求;C、产品保质期或可靠性测试需考虑产品配方、包装、工厂环境和仓储条件。7。5例1:制程控制4.6。1生管中心按订单需求,原材料库存及顾客需求,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规划4。6。2各生产车间应严格按领料单进行生产;4。6.3各重要工序应建立作业指导书,并保持最新版本.4.6.4制程质量异常时,须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对策。4.6.5根据生产不同特点,配制相适宜的设备,生产设备的管理与保养按“机器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4.6。6为确保质量的稳定性,设备科须配置各种监测仪器对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适时检测按“检验管理程序”执行。4.6。7只有经最终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出货,应按交货期限进行交付,交
12、付后对顾客投诉应及时处理,见“顾客满意度调查管理程序”。4.6.8因制程变更引起工艺技术,资料更改按“设计管理程序及“文件管理程序执行。4.6。9公司由厂长根据需要确定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方法,评审设备和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要求,根据评审结果做出相应调整,组织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来明确权责及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每年再确认一次其必要性,所有相关记录应妥善保存。4。6.10相关文件机器设备管理程序 QC2751001 检验管理程序 QC-2743001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规定 QC2723002 文件控制程序 QC24230014.7标识与可追溯性4。7。1产品在制程中,使用生产流程卡来跟踪产品制程每一过
13、程。4。7.2成品可由产品批号作为唯一性标识用于追溯,见“记录控制程序和“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4.7。3从进料至出货,使用不同方式标示原料或半成品及成品状态,使用绿色,黄色,红色标签分别表示合格,待检及不合格状态。4.7。4最终产品按“检验管理程序检验后,在最终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合格与不合格状态。4.7。5相关文件标识管理规定 QC-2753001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QC2753002记录控制程序QC-2424001检验管理程序 QC-2743001 4。8顾客财产4.8。1顾客提供的产品,公司按规定在接收时进行验证,做好标识进入公司运作控制体系4。8.2顾客财产应妥为保护和维护,若有产品遗失
14、,损坏,不适用的情形发生,应通知顾客处理,并保持记录。顾客的机密资讯应加以保密,知识产权也应加以保护.4.9搬运、包装、贮存、防护与交付4.9.1搬运对不同物品采取不同工具进行搬运,使用叉车、手推车或人工搬运时须按安全规定作业.为防止产品搬运时碰撞损伤,应使用适合容器.4.9.2 贮存 分类、标识、盘点、环境等按“仓储、搬运、包装及交付控制程序”执行. 出、入库作业按规定办理。 不能适用的物料或久存不使用者,应定期清点呈报处理。 仓库内对存放物应标识。4.9.3包装 成品包装按制规书或包装质量标准进行。4.9.4防护 应确保收料至出货阶段的防护措施,不致影响产品品质。4。9.5交付 确保在最终
15、检验后的品质能妥为防护.为保证安全装运,仓库应派人监督装货情况。4.9.6 相关文件原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储存控制程序 QC-27500024。10测量与监控装置的控制4.10.1依据实际需求选用适宜的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4.10.2新购的检验设备验收后,应按规定进行校验,且纳入检测,计量,管制。4。10。3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应建立清单,注明相关内容(品名、规格、校正周期、精度等)4。10.4使用者应按规定使用检测设备,必要时由相应人员负责调整,检测设备应得到标识并确定系统校正合格日在有效期限内。4。10.5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正工作,并可追溯到国家标准。若无法追溯到国家标准时,由公
16、司制定相应文件规定。4。10.6对测量和监控装置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时损坏或失效.4。10。7对校正资料进行分析,并依精度进行判定。4.10.8校正资料检测过程失控或检测设备超出要求校正界限时,应暂停使用该设备,并评估已完成检测产品有否误判。例2:生产过程控制4.1操作控制本公司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及化妆品HACCP计划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生产设备等要求进行有效规范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有关详细内容见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及化妆品HACCP计划.4.2数量的控制本公司明确对产品的定量包装及检测要求,以确保产品的满足法律法规(定量包装商品计
17、量监督规定)和客户要求.4.3参照的样品本公司制定样品制作控制程序和产品留样管理制度对样品的制作、确认、保管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4。4设备和过程确认本公司明确对新产品投产、产品工艺变更、设备调整、生产设备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满足预期要求的能力进行事先的评估和确认,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4。5测量及监控设备的校准和控制本公司制定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设备、产品检验设备等的校准和防护进行有效规范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有关详细内容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4.6 特殊处理要求本公司制定含过敏源或特殊来源原料控制要求对含有过敏源或特殊来源的原料的处理进
18、行有效规范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有关详细内容见含过敏源或特殊来源原料控制要求。隔离本公司制定仓库管理工作规定对原材料、包装材料和成品的保管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对产品造成交叉污染.3。6存货周转本公司制定仓库管理工作规定对原辅料、产品的贮存、周转要求进行有效规范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有关详细内容见仓库管理工作规定。测量、分析与改进例1:顾客满意度5。1。1定期对有业务往来一年以上的直接顾客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5.1。2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公司需改进方面,得出定性或定量的结果.5。1.3针对顾客不满意项目拟订纠正或预防措施,并追踪进度效果。5.1.4顾客满
19、意度的资讯来自:、顾客抱怨或投诉、与顾客面对面的沟通、媒体报道、顾客满意度调查问卷5.2内部审核5。2。1审核作业依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审核,必要时(如组织异动、重在异事产生时),可由各部门提出内部审核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同意后执行临时内部审核。5。2。2内部小组成员必须是取得证书的内审员,并由管理者代表确定后担任。内审组长在内审前应明确审核目的、范围、要求、及时通知受审部门。5。2.3执行审核的人员,应置于所审核的特定活动或范围,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5。2.4审核计划及结果记录应予保存。5.2.5受审核部门对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措施,QA部门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跟踪验证并形成验证结果报告。5
20、。2.6内部审核应针对ISO9001 以及GMPC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运作实际情况而进行。5.2。7内审报告及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应呈报管理评审会议检讨。5.3 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5.3.1对产品实现必须的过程的能力进行监控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控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5。3.2 过程的测量和监控、与质量有关的各过程按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质量目标,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控和测量。、品保部可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质量形成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数据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对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1、品保部负责跟踪效果,确保产品的符合性。5。3.3产品的监控和测量、进料监视和测量A)原材料进厂时,IQC与LAB须依“检验管理程序”及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质量判定B)经检验不合格者,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C)针对进料验收情况加以记录,以作为供方绩效评估及纠正措施的依据。批准: 审核: 修订:、制程监视和测量A)各检测点由IPQC与LAB依相应检验管理程序及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B)若检验不合格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A)LAB与FQC依“检验管理程序”及相应作业指导书做最终产品检验.B)一般经最终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货,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C)除非顾客批准,
22、否则在最终检验未完成之前不得放行和交付。5.3。4监视和测量记录由品保部负责保存5.3。5相关文件检验管理程序 QC-27430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C28300015.4不合格品控制5.4.1经检验或其它情形下发现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交付后的产品)应进行标识的隔离,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5.4.2不合格品由品保部(必要时报告总经理)负责组织评审和处置.处置方式可有赔礼道歉、返工,报废并赔偿。5。4。3不合格品进行返工后,必须再次进行验证并记录,以证实符合要求。5.4。4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品保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的影响程度,组织应采取相适应的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手册 参考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