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docx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重在对学生思考起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 在当前“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引导学生思考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达到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思维层次的有效手段. 这里的“学为中心”指的是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尝试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地学、理解地学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 笔者在近两年
2、里,着手开展“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初步归纳整理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策略,现整理成六个方面和同行们探讨.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引导回忆不能简单地用“我们上节课学过什么?小学时学过什么?”或者简单地复述概念、
3、法则等,而是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知识的生长点上用适当的问题唤醒旧知,包括相关的知识、研究方法、学习策略等. 案例1:在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2. 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时,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性思考. 1. 七(1)班举行科普知识竞赛,将加10分记作+10分,则扣20分记作 . 第1小组先后回答两个问题分别加了10分和扣了20分. 根据经验,第1小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被扣了10分,扣10分应记作 . 2.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7个单位长度,这时点所对应的数是 . 上述问题1、2是为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提供生活和数学背
4、景,为从生活和数学两个方面归纳、抽象加法法则进行铺垫. 其中问题1,一方面让学生回忆负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回忆生活中进行加减运算的经验. 问题2,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数轴表示,并为两个负数相加提供数轴上直观表示的背景. 在这个基础上用下面的问题揭示新课“加法运算是最基础的运算,若有负数参与加法运算,如:(+10)+(-20);(-3)+(-7),又应该怎样计算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这样的问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2:在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2. 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性思考,并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请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
5、出它的解,然后说说 “一元”和“一次”的含义. 2. 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规定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比赛结束后阳光队积16分,如果阳光队赢的场次比输的场次多2场,那么阳光队赢、输各几场? (1)在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请试试. (2)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时,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需要将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即设赢x场,输y场,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列出几个?列出的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 3.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新的方程,它也是刻画相等关系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研究.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你觉得需要研究哪些问题?把想法
6、写下来. 上面问题1,通过具体可操作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在这基础上通过思考感悟“元”和“次”的含义,为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铺垫. 问题2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并且用已学知识已经能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研究的习惯和探究欲望. 问题3一方面揭示接下来要学习内容的数学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寻找研究方向. 案例3:在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3. 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时,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性思考,尝试类比学习. 1.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运算?学习这些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 在七年级上学期第四
7、章代数式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哪些运算?类比有理数运算的学习,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要研究整式的哪些运算? 通过上述问题1、2的回忆与思考,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尝试自己提出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培养按照数学研究规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在学生思路受阻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联想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当前学习内容和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地思考,由此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 案例4:在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课堂 设问 重在 学生 思考 引导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