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docx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如何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寓创新思维培养于课程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实施五个方面,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并通过A、B两个平行教学班课程教学效果展开对比,阐述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表明从五个方面加强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是有效和可行的。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课程教学 结合方式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课堂教学
2、设计研究以交互生成理论为基础”(课题编号Uxxx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44-0001-02 引言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能动作用,突破固定逻辑思路,不斷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视角的转化来寻求新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1,2,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形式,以及在创新思维运用过程中所呈现特有的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点3、4。由于课程教学仍然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仍然是寓创新思维
3、培养于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5。 1.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方式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从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两方面进行,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融合,在课程教学实施中,有效落实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 1.1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 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课程教学的总纲,经过细化分解,其最终以课时教学目标的形式落实于课程教学中。因此,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首先应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纳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裁剪、转化、融合,最终汇入课时
4、教学目标,成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同步进行。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制订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中充分反映和体现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要求,从而有效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二是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和内容融合到课程教学的某些单元或课时,从而进行综合设计。 其中,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要注意结合的层次性、可行性与灵活性。所谓层次性,是指创新思维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应该按照课程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分解方式,系统规划好创新思维培养的层级关系。并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
5、、逐级向上发展进步的规律,处理好创新思维内涵的培养。 1.2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的结合还体现在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斯皮罗(R. J. Spiro,1995)等人将学习分为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针对基本概念与事实等内容,只要求对其原样再现;高级学习指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或复杂关系问题,要求能够把握复杂关系并运用到实践或具体情景中。由于高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及实践运用的特点,选择其与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结合是较合理和科学的。但是并不是说,一切高级学习内容都可以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即在选择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
6、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创新思维培养的适合性与可行性,即要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进行。在如何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2)教学内容是否涉及到思维的具体运用或思维过程的剖析;(3)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经过积极思考,是否需要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或方法;(4)教学内容是否是创新思维运用的结果或产物;(5)教学内容是否可体现和训练创新思维特性。 1.3在教学方法上的结合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新思维培养也一样,在与教学方法结合时贵在得法,其主要体现为:一方面要能够与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学方法
7、运用时要有利于创新思维及其特性、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方法结合的第一步是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才是基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教学方法运用策略进行设计。 首先,在教学方法类型的选择上,以引导、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法由于其通过创设条件与环境,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或问题等,可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与方法进行思考和探寻,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形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等思维特质,养成思维过程及其心理等的特殊品质,因此,一般较适合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此类教学方法的结合,重点是引导不同思维形式与方法的运用,通过思维形式、方法及其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熟悉和领会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法,领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创新 思维 培养 课程 教学 结合 方式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