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论热点年度追踪与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理论热点年度追踪与述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理论热点年度追踪与述评语文理论热点年度追踪与述评 新世纪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七个年头。七年来,语文教育研究迎立改革的潮头放歌踏浪,自觉肩负着引领、反思、修正、完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伟大重任。近些年来,讨论的话题不断刷新,新意迭出,但有的因为没有新的进展而渐趋冷却(如学习方式、语文训练、综合性学习等),也有的需要回到原点重新讨论(如语文素养、课程资源、读写分合、儿童阅读等),还有的因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蕴而常谈常新(如课标与教材、预设和生成、多元解读、语文知识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与阶段性反思,诸如语文课程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公开课与家常课、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成为20XX
2、年度语文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反思与回归 厘清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本次改革的偏失,仍是本年度的语文研究重点。 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崔峦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11期)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撰文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问题距今已有30年,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研讨的大问题。 语文教学不仅病根未除,而且时添新病。有人诊断出当前语文课堂的几方面“病症”:因一味追求综合而引发的“多动症”、因追捧新的学习方式而引发的“高烧病”、因过度拓展资源而引发的“浮肿
3、病”。(胡海舟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哲学审思,教学与管理20XX年第7期)以预设代替生成、以视听代替品悟、以课件代替深度备课的“现代病” 。(陈子祥摆脱依赖,回归本真语文课堂现代病诊疗,语文教学之友20XX年第8期)语文教学中无效讨论和多媒体使用泛滥的形式主义倾向,语文教学内容的去知识化与泛拓展倾向,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作为的倾向。(周丹反思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不良倾向,现代语文20XX年第8期) 有人总结出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十多个问题:淡化“双基”使学生连“保底”的知识都没有得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并愈演愈烈;“让告诉式走开”导致学生价值观的似是而非以及所获基本知识的日渐模糊;让学
4、生“自主”学习几乎等于放任自流,语文教学效果低下;“动”起来的课堂使“语文味”不断缺失;合作探究成了过场式的“花架子”;信息技术让课堂好看好玩却使文本研读和语文训练被架空;课堂上的大量拓展使对经典文本浅尝辄止(熊生贵教学方式的嬗变:走向建构式教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XX年第12期) 在诸多病症中,“去语文”“泛语文”“非语文”等现象仍是需要花力气来综合诊治的顽症。有研究者指出,现代语文教学加诸语文过多的负担,使之难以承受。把种种“大语文”“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强加给语文,混淆了语文课与公民课、历史课、技术课的区别,使语文学科界域模糊,目标游离,内容庞杂。(陶本
5、一、于龙“语文”的阐释,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11期)有研究者对当前语文教学弊端进行痛砭:现在的语文教学脱离文本,架空语言,忽视能力,鄙弃训练,一味“宏大叙事”,天马行空,来去无踪。过于关注和强调了人文性,而对工具性重视不够。(孟祥英语文课程呼唤本体回归,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XX年第10期) 以上诸多问题其实都可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语文教学游离语文本体,未能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进行语文训练。为此,人们不约而同地呼唤语文“回归”,即语文教学回到“本真”“本体”“本色”状态中。崔峦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杨再隋提倡:“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
6、,轻轻松松教语文”;靳家彦追求:“尚简,务实,求真,有度”;于漪期望:语文课“要上得厚实,有分量,不轻飘”语文名家呼吁的共同心声,是希望改革的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地把语文教在“根”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纷纷为语文教学“归真”献计献策。崔峦强调,小学语文要唱好识、书、读、记、说、写、法、习这“八字经”;他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改革要抓“语言”和“多元”这两个关键词,前者即紧抓文本语言不放,要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后者即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深化改革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小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2期)有人提倡,语文教学需要做到“五简”:教学目标
7、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过程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用语简练。(陆青春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中国教育学刊20XX年第4期)有人指出,解决语文课堂“现代病”的办法就是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摆脱对现代技术手段的过分依赖,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引导学生踏踏实实读文本,字斟句酌品语言,透过文字悟内涵。(陈子祥摆脱依赖,回归本真语文课堂现代病诊疗,语文教学之友20XX年第8期)有人主张,语文教学需要恢复“原生态”,语文课堂平实简朴,放弃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赘物,丢弃一切对学生发展无用的“招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目标设定上简明扼要,便于落实;在文本处理上简约有效,突出重点;在环节安排上简化流畅
8、;在教法选择上,简洁实用,脉络清晰。(徐惠君呼唤“原生态”的语文课堂,中国教育学刊20XX年第8期) 对“回归”的渴求来自对现实问题的审视。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引发了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大而不当、空乏无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一致吁求语文教学的回归便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当代语文教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目标上都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因而,向传统语文教学“回归”无法完整地实现当代语文教学的价值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
9、的高度来认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立足语文学科本体与本色,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功能,而不可固守一隅而“不见森林”。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和本体特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来探讨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而不能运用非此即彼不是跨越就是退守的两极思维来探讨、解决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由此看来,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必须拓宽视野,转换思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作系统、长远的考量。 二、课程意蕴:语文与文化 语文课程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的课程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觉醒,为语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出新的天地。 1.语文课程与文化研究 有人说,语文课程文化“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教育学化的文化形态,既包含静态意义的文化,也包括动态意义的文化构建过程人的体验成长”。当前应消解长期以来困扰语文的单一的文化传承工具的角色和文化固守的逻辑,构建面向未来的语文课程文化框架,使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文化取向。要从文化的角度重构语文课程的文化,就要摒弃那种占有性、接受性和灌输性的知识属性和逻辑起点。“具体说来,在取向上,要建构关注生命的语文课程文化,在过程上,建构重在理解的语文课程文化,在态度上,建构分享和反思的语文课程文化。”(潘冠海语文课程文化的检视与建构,教育评论20XX年第3期)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