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第一缕白发-一缕白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的第一缕白发-一缕白发.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母亲的第一缕白发 一缕白发 记忆将往事沉淀在偌大的心海,温情一再地提醒我,打捞从前的时间。 -题记 这时间都去哪儿了,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母亲已年逾七旬,正逢诗圣杜甫所写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纪。最近这几年,每次和她一起上街,从背后望着、那微驼的背,蹒跚的脚步,以及某些迟缓而又略带点笨拙的动作,我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刻意地挽着她的胳膊,而她也不再拒绝,我这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时间真的把母亲变老了。尤其是看到她满头的银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乍眼”。可母亲的第一缕白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出来的呢?我心酸的暗自回想着 在我的印象里,好象母亲刚刚四十出头,鬓角就已生出白发。那时正值八十年代
2、末期,我和哥哥初次去外地学习,交通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电话也不能直播,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所有的联系方式全靠通信、电报。记得当时,邮票8分,信封有5分的,有1毛2毛的,通信有平信、挂号信。那时与父母的往来书信,基本上都是平信。挂号信、电报太贵,平信不但省钱还能多寄几封。因为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基本上是打零工,家里的经济比较拮据,不管她怎样精打细算,节省着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但,一旦摊上点“大事”,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还是不够用。尽管如此,邮票和信封,却是我们家的必需品,每个月领到工资后,母亲都会提前把它们买回来,按母亲当时说法:“缺什么都不能缺了这两样东西。”现在我已经完全
3、懂得,她说这句话的含义,那时的信封与邮票,寄托了母亲对我们的全部想念。 现在想起,为什么父亲总是在我和哥哥回家的时候,表情异常严肃地提起,母亲收到我们“家书”时的样子,说她饭都不吃了,家务也全放下,一遍遍地看着我们写给家里的信,眼泪噼里啪啦象断了线的珍珠,止不住地往下掉,通常是信还没有读完,就已被泪水打湿了一半。其实母亲年轻时很爱笑,但因为我们的缘故,那时的她,经常以泪洗面。父亲为了安慰她,半开玩笑地对弟弟妹妹说:“看看,咱家发财了,你妈又开始掉金豆子了。”当时父亲还给她起了个雅号,说她是我们家书的“第一读者”,每次看完信都舍不得放下,展开折起再展开再折起,最后还要把它揣在贴身的衣兜里,什么时
4、候想我们了,就拿出来再仔细地读一遍。直到折叠的信角被磨烂,直到下一封信出现。就这样,如此往复循环的“折腾”了许多年我当时听了,只是象征性地对母亲说:“我们都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你们不用太担心。”虽然父亲经常在我们耳边,反反复复地描述母亲读信的神情,但以当时那么青春且又是任性的年纪,根本就没有眼下这么透彻的感触,只记得当时母亲的回信特别及时,从不耽误时间。此刻记起,她那时生出的第一缕白发,还不都是因为我和哥哥不在身边,由于思虑过重,分分秒秒在惦记、时时刻刻在牵挂,整夜整夜失眠才导致的嘛!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母亲的白发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几个貌似风筝一样的子女,一个个地全部漂在外面。她越发不肯放
5、松心中那根牵挂的线,紧盯家信,可我们的书信,却相对着从开始的频繁到后来的稀疏,甚至越来越短,短到母亲开始埋怨,说我们写的信都有点象拍电报了,就如宋词里写的那样:“一春犹有数封书,秋来书更疏。”后来,时代发展了,买了手机,可我们又因为各种生活压力,变得忙碌起来,报平安的电话虽然不少,但每次都比较短暂。母亲似有感觉地对父亲唠叨:“还不如以前写信时呢,那时候还能看到几行字,能触摸到他们的思想,可现在,虽然电话联系方便了,却不知道他们心里真正的想法。”这就是我平凡的母亲,每一次回想起,都是满满的温暖回忆。 母亲,为了这个家辛苦了大半辈子,尤其是我们四个孩子的学习、工作、生活,简直让她操碎了心。为此,母亲的皱纹加深了,在同龄人中,头发也白得最早、最多。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她慈祥的笑容,依然还象从前那样阳光灿烂。今年,母亲的头发更白了,这让我一下子想到李商隐的:“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这句诗另我愈发觉得愧对母亲,而亏欠最多的,就是陪伴。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地挪用闲暇时间,陪在她身边,为她洗衣做饭。希望以后不但有我们衷心的祝福,而且还有我们安暖的陪伴,祝愿她老人家,从此有个安逸幸福的晚年。 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