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女生压力大会生什么病.docx
《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女生压力大会生什么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女生压力大会生什么病.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 女生压力大会生什么病病由“心”生:压力背后的健康危机 女生压力大会生什么病 洪昭光(卫生部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杨菊贤(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徐 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 徐可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郭国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季建林(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教授) 早在上世纪 70年代,医学界就已提出:现代医学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
2、会模式”,也就是说,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躯体疾病,更应关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转眼30多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转归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这一问题却远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调查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国城市非精神科病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 抑郁/焦虑普遍存在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人中。2025的病人有抑郁/焦虑症状。 在发现的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病人中,抑郁/焦虑的诊治率低,分别为5.415.8、05.7。
3、 调查二: 为寻找综合医院抑郁/焦虑诊治率低下的原因及解决良方,本刊组织了一次有关“综合医院抑郁/焦虑诊治现状”的调查,共有80位专家参与,结果显示: * 100的医生都曾遇到过因各种躯体不适反复就诊,但查无是处的病人,并认为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 遇到这类病人,71的医生给予口头教育,仅8.75的医生认为需要使用药物。 * 65的医生所在的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35的医生所在的医院没有开设心理门诊。 * 有关抑郁/焦虑诊治率低的原因,89的医生认为,大众对该问题认识不足是主因;74的医生认为,社会偏见问题不容忽视;也有49的医生承认,忽视也是一大原因。 从这两份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
4、因躯体不适去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每十个人里就有两个人患有“心病”,但大多数病人和医生对此一无所知。 * 在综合医院中,90的“心病”病人未被明确诊断,未得到正确治疗,并因此承受着心理阴霾、躯体痛楚的双重折磨。 * 多种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可以是躯体疾病的一种直接后果,也可能诱发、加重躯体疾病,并导致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但被很多医生和病人忽视了。 * 心理问题与躯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尚显不足。 如果说,因长期患病引发的心理问题还较易被识别、被诊断的话,以各种躯体不适为“表象”的心理疾病识别起来就非常困难了,稍不注意就会漏诊。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
5、心理疾患(抑郁/焦虑)与躯体不适的关系,掌握早期识别抑郁/焦虑的方法,以期将抑郁/焦虑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临床医学、心理学专家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发表观点,期望能帮助大家远离病痛、身心皆健康。 流行病学专家的发现 徐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和慢性病流行病学的现场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承担多项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结核病、肿瘤等方面的研究。 现状:诊治率低 在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去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近1/4的人伴有心理问题(抑郁/焦虑),但绝大多数病人和接诊医生都没有意
6、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及其严重性,针对性治疗更是无从谈起。于是,病人不得不被迫承受反复就医,但疗效不佳的后果。 根源:病人、医生都有错 在我国,心理和精神健康医疗服务多局限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多数综合医院尚未设立精神心理专科,临床医生在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很少考虑心理问题的影响,而公众对心理、精神疾患的歧视、偏见及恐惧,又使这一现象更趋恶化。 “痛在身,伤在心”:各科专家谈“心病” 杨菊贤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 医疗专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治,内科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
7、三上午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报道,以心血管病为主诉的病人,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虽有疾病,但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明显不符时,宜优先考虑是否为焦虑或抑郁所致。” 生活实例:夫妻胸痛的故事 那是杨教授于数年前接诊过的一对夫妻胸痛病人:丈夫55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人偏胖,除血压略偏高外,身体还算健康。妻子54岁,是一名营业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发病前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他俩的病情非常相似剧烈胸痛,日益加剧,先后看过多次专家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用药无数,均无济于事。渐渐地,丈夫越来越急躁,妻子越来越沉默,两人吃不下,睡不着。后来,在一位心内科专家的建议下
8、,他们找到了杨教授。杨教授首先接诊的是丈夫,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他明显感到了病人的焦虑,更让他吃惊的是,病人的胸前竟贴满了消炎止痛膏!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胸痛难忍,怎会如此?然而,病人的一大堆检查报告却未提示其有心梗、严重的心肌缺血或胸膜炎等问题,根本无法解释剧烈胸痛的原因。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杨教授终于找到了他胸痛的真正原因:发病前三天,他的岳父突发心脏病去世,一连几天晚上,他都梦见死去的岳父对他说:“小罗啊,你才50出头,太年轻了,千万不要这么早来找我啊”醒来后,他越想越怕,开始觉得心脏不舒服,后来渐渐变为胸痛,并日益加重。妻子的情况与丈夫如出一辙,只不过丈夫表现为焦虑,她表现为抑郁失眠,兴趣
9、减退,甚至还流露出自杀的念头。 真相大白之后,杨教授停了所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分别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两星期后,他俩完全像换了个人,胸痛也渐渐消失了。 专家感言 介绍这个真实案例,并不是说我个人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比别人要高明,而是我的脑子里比别人多一根弦,有多种心理因素可导致或加重躯体疾病这个概念而已。 心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在半数以上,但高达99的抑郁/焦虑病人仅因躯体不适就医。如果没有及时识别,将导致严重后果。焦虑症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气急、心动过速伴肢体发麻、出汗、发抖、头晕、恶心、失眠等;抑郁症常表现为疲劳、精力减退、丧失兴趣、失眠伴胸闷、气急,
10、甚至有绝望感。这些病人往往会反复主诉其症状,不厌其烦,多次到“好医院”、找“好大夫”、要“好药”。 一般地说,抑郁/焦虑在心内科病人中有以下几种表现:胸痛、高血压、类似左心衰(气急、心慌、心动过速、出汗、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和心律失常等。 徐可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在胃肠病和肝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在消化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占本系统所有疾病的40以上,近年来有逐步上升趋势。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因种种消化道不适(如纳差、腹胀、腹泻等)反复就诊但查无异常的病人。但若仔细分析,便不难发
11、现:在这些病人中,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生活实例:事业不成,肠胃也“落井下石” 金先生今年35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平时工作非常忙。在他看来,创作灵感是越多越好,吃饭则可有可无。时间久了,胃病便找上门来了。前年冬天,他去医院做了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吃了些药以后,胃病就没再犯过。 可最近几个月,金先生的胃病又犯了,吃点东西就觉得胀,有时还会恶心、想吐。他上网查了些有关胃病的资料,谁知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症状像胃癌,连忙去医院检查,做胃镜、查B超、验血能做的检查全做了一遍,均未发现异常,用了些药,也不见好。“我明明这么不舒服,怎么会查不出病来呢?莫非是我得了绝症,医生瞒着我吧?我一定是
12、没救了!”金先生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有道理,便不再继续看病,整天窝在家里,班不上,饭吃不下,当他被家人强行拉去徐教授那儿看病的时候,已经虚弱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从病人家属提供的病史和病人无助、无望的表情中,徐教授察觉到了隐藏在胃病背后的东西。撇开病情不谈,徐教授和金先生拉起了家常。慢慢地,金先生向徐教授吐露了心声:三个月前,他所在的公司人员大调动,他的职位被一个有“后台”的年轻人抢占,突然毫无缘由地被降为普通职员,巨大的心理落差令他感到难以承受,不但觉得没脸见人,而且心有不甘。渐渐地,他的胃病又犯了,且日益加重。去医院看病,明明有病,却偏偏看不出个所以然,用药又没效果。前途没了,身体也完了,人
13、生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 “你的病可以治!只要你按我说的做。”徐教授的话就像是一针强心剂,让金先生看到了希望。其实,金先生患的是以消化不良为表现的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四周后,他的情绪大有改善,胃口也渐渐好起来。 专家感言 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功能易受内外环境刺激及情绪因素的影响。当人处于焦虑、紧张时,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黏膜损伤;当人处于忧郁、沮丧、悲伤时,胃血流量、胃酸分泌均减少,胃运动减弱,长时间停留在胃内的酸性食物也会损伤胃黏膜。 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有消化道症状者,在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是否为精神因素(抑郁/焦虑)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病。抑郁/
14、焦虑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改变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早饱、食欲减退、排便不畅、腹泻等不适。 郭国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医疗专长:长期从事脑血管病、老年病(含痴呆)及综合医院心理障碍(含睡眠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在神经内科,大多数抑郁/焦虑症病人以头痛、头晕、失眠、疼痛等不适就诊,医生若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事论事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是否患有某种躯体疾病,致使相当一部分抑郁/焦虑症病人被漏诊或误诊。” 生活实例:失眠半年,原来是“心理感冒”了 小美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神经内科的一
15、个老病号了。半年前,她患了失眠症,辗转就医,看过很多专家,不得不依靠安眠药勉强度日。当她找到郭教授的时候,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眼圈发青,目光呆滞,根本不像一个才20出头的小姑娘。 “知道晚上睡不着的感觉有多恐怖吗?躺在床上,双眼盯着天花板,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坐等天明的感觉,非常凄凉。”小美一口气把话说完,接着便低下头,不再言语。“跟我说说你病前的情况吧!”“啊?”郭教授的话让小美一愣:“看过这么多医生,还没有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呢!”她抬起头,回想起半年前的那段往事,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 “半年前,我在公司上班,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一天早晨,正
16、在北京出差的我,接到爸爸的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哽咽地说,孩子,你妈妈突发心脏病,快不行了,你快点回来,见妈妈最后一面吧!当时,我一下子懵了。但是,我手头有个合同必须签,否则公司将损失一大笔钱。怎么办?我左右为难。最后,我做了一个让我终身遗憾的决定:先签合同,随后飞回武汉。然而,就在我心急如焚地走出天河机场的时候,手机响了,爸爸说,妈妈已经去了到了医院,爸爸说,妈妈走的时候一直在叫我的名字,她不舍得走太平间里,我抱着妈妈冰冷的身体,放声大哭妈妈走了,似乎把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辞了工作。之后,我便失眠了,整夜整夜睡不着。后来,我开始吃安眠药,从一片、两片增加到五片、六片,从国产的安定换到很贵的进口
17、药,但效果越来越差,我想我快死了,我想妈妈,想去陪她” 听到这里,郭教授已经对小美失眠的病因完全明了她患的是以失眠为表现的抑郁症,给予抗抑郁治疗后,小美的情绪稳定多了。两个月后,小美已能完全摆脱安眠药,自行入睡。 专家感言 因失眠来神经内科就诊的病人很多,如果不找原因,仅用一些安眠药对症治疗,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抑郁症病人被漏诊。其实,如果医生能做个有心人,注意“察言观色”,当发现病人有异样,能主动询问的话,病人便会感到有人理解他,便会对医生产生信任感,会愿意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那些被躯体不适掩盖着的心理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治疗也就有了针对性。 一般地说,抑郁症病人因生命功能抑制,会表现
18、出三低(情绪低落、兴趣与快感丧失、容易疲劳)和六无(无趣、无能、无助、无望、无意义、无价值)。焦虑/抑郁症病人还有5大特征:反复就诊;全身不适,如失眠、头晕、头痛等;反复进行各种临床检查,皆无异常发现;过分关注自己的病情;曾用过多种常规治疗药物,但效果不佳。 透过现象看本质”:心理专家教你远离“心病” 季建林 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心理治疗与咨询、综合医院精神病学、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治疗、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四下午 “许多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抑郁/焦虑病人长期“泡”在综合医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力 背后 健康 危机 女生 大会 什么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