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之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教师之爱.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议教师之爱浅议教师之爱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状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精神世界的形成。师生关系所凝结的情感、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教师来说,这种情感就是对学生诚挚的爱,这种爱正是现代“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得以构建的基础。 一、教师之爱是师德的体现 所谓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在职业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诚挚感情。 教师之爱,是学生的需要,这种爱能给学生带来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学校
2、生活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和成长,这就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那么往往也喜欢那位老师教的课程,学生就会较主动地认真学习,其学习效果也较好。 教师德性对学生而言,表现为一种乐于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会以最淳朴、最真诚的关怀去关爱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爱一个学生就给了学生关怀与期望,就等于是培养一个学生;而讨厌一个学生,就给了学生冷漠与失望,就意味着要毁掉一个学生。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种到学生心中,才能培育出学生友爱、善良的美好感情。
3、二、教师之爱的表现 “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他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才能步入“无私”的境界。 (一)尊重学生 第一,尊重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独立人格的人。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充当的不是一个领导者、发号施令者的角色,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正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科学文化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学生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需要师生共同演
4、绎。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观众或听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第二,尊重学生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具体言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人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驱力。人有了自尊,才会自我监督、自重自爱,犯了错才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教师尊重学生,这就要求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避免僵局;要顾及学生的面子,又要避免在课堂上或私下里损害学生的名誉。给学生更多的信任与自主权,学生才能体会到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才能体会到自
5、己的存在对别人的意义,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我们教育目标的要求,由于人与人的生理素质不同、生长环境有别,使得个性因人而异。一个班里的学生兴趣爱好的种类、广度、深度各异,属正常现象。一个有德性的教师绝不会采用“大一统”的方式要求和评价学生,不会仅仅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优劣。当学生正当的课余爱好与学业产生矛盾时,教师应给予耐心帮助,引导学生摆正二者的位置,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用于二者的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追求课余爱好时,开阔了视野、锻造了个性,同时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增添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当学生课业成绩取得优异时,
6、又使得他们学有余力去拓展课余爱好。只要处理得当,搞好学习与追求个性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二)严慈相济 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严父慈母般的情感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应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不意味着冷酷。一个优秀教师应在深入观察、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是不无道理的。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完全成熟,随着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能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教,表现出“小大人”的行为倾向。如果家长、教师一味迁就,就可能导致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而误入歧途。比如,网瘾成为很多学生的顽疾。有的学生沉湎于电脑游戏,整日整夜地泡网吧不回家;有的学生被网络中的色
7、情、暴力的信息侵蚀以致精神颓废;有的学生没钱泡网吧,就去骗去偷去抢,在网吧里发生打架斗殴、吸毒等恶性事件,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姑息护短,更不能采取妥协的态度。就像赞可夫指出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没有要求、没有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慈爱与宽容。人的一生都在发展着,教育也影响着培养学生人格修养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惑、出现差错,导致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就需要一种情感去感化去抚慰学生的心灵,而教师的慈爱与宽容正是良药,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教师要有开朗的心胸和谅解学
8、生过失的肚量,发现了学生的过失,要从体谅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经历错误乃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谆谆教导,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吸取教训,把成长中所犯的错变成宝贵的人生经验。 (三)公正地对待学生 公正,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平对待不同家庭出身、性别、民族的学生,不论其相貌、学业成绩和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都不要偏袒或歧视学生。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对明智对象做出评判的人,也就是个能理解的人,善于体谅和具有宽容精神的人。因为公平是一切善良的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所共有的。”学生的心灵很敏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
9、都可能被学生觉察并赋予特殊的意义。学生最不喜欢偏心眼儿的老师,家长也反感“戴有色眼镜”的老师。现今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视同仁的。 教师的公正包括:平等地对待学生;不给优秀学生开小灶,不鄙视学习或纪律不好的学生;不以家境、出身、俊丑来区别对待学生;奖惩公平,公私分明;不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怀恨在心等。也就是说,一视同仁体现在对学生的爱护、帮助、评价和奖惩等方面。但不能理解为刻板、机械的教条式的公正。在实际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切忌“一刀切”的做法。 综上所述,民主平等是师生关系的理想状况,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就教师而言,对学生要热爱,还要善于爱,尊重学生,严慈相济,公正对待学生,以教师之爱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以“人师”的德性关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