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docx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的某些方面,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本文旨在原有课程设置缺陷剖析的基础上,进而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新课改的必要性。重新提倡“生活教育”,能最有效地树立学生的生活教育观,吸收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当前的新课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原有课程缺
2、陷分析 课程作为在一定教育目的的指导与规范下选择的教育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对教育目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陶行知认为:“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1但是中国以往的课程都存在着许多的缺陷,限制了当今教育的发展。 1.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把课程简单地理解成知识,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只是获得一些死的知识,没有很好地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没有很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把课程学习作为考试的敲门砖。 2.教学内容落后。主要表现为教材的时代特点不明显,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没有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容
3、。课程与生活的割裂导致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割裂开来,即使学生学习非常好,至多也只是学习了一些空疏无用的知识,仍不能明了生活之于课程的重要意义。 3.教学方式单一僵化。目前几乎所有的小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亲身经历注重实践鼓励尝试和探索等方面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大部分的课程还只停留在常识加说教的模式。课程容易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对于新课改的必要性 1.在知识来源方面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社会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
4、识更新速度惊人,固守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知识不仅来自于教科书来源于老师,学生也通过体验生活,通过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自己的视野,这种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获得的知识,认识更深刻。 2.从实践能力方面看。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实践性,他曾说“为行动而读书,在行动上读书”。他的教学方法论充分地展现了教育之于实践的特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来体验知识探究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本身,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学到的是终身受益无穷的学习方法。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说明这个道理。当面临实际问题时,学生完全有能力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能力
5、与学习能力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从创新能力方面看。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另一大特色是创造性,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创造教育。陶行知曾经说:“生活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扼要地说,一是提高生活水准,二是启发警惕性,三是培养创造力。”3培养创造力正是当前课改极力倡导的。生活是学生真真实实的生活,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相应的学习自由和一定的学习能力,会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问题的自觉探讨,这时的学习已不再是硬性的要求,或是为了考试升学谋高分,完全是出于一种对自己求知需要的满足。这会激发出他们头脑中更多的火花,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究。只有使教育紧密联系生活,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才能获得创新的基点。有了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行知 生活 教育 理论 新课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