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 顾炎武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 顾炎武 明末的老夫子们,流行守旧理学,空谈心性,顾炎武独不然,“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是其一生的两大追求,他是实干家。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 顾炎武海上四首之二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黄晦闻(节)先生笔直地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解顾炎武的这首诗。当日坐在台下的学生张中行,几十年后回忆黄先生,“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会,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所以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感动。” 不
2、仅仅是在“九一八”之后,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形象,三百年来一直激励鞭策着饱经沉浮的中国知识分子。 不忘故国 江东顾氏本是望族,五代时自吴郡迁到徐州,南宋时又迁到海门,后又迁回吴下,隶籍昆山花浦村(今千灯镇一带)。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本名绛,字宁人。甲乙剧变(1644、1645年)后,顾绛因景仰南宋末年追随文天祥的王炎午先生,改名作炎武。以“武”代“午”,或许也体现了顾炎武不满足于坐而论道,提倡躬身实践的本意。 学者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则另有来历。 松江宝云寺记载:“顾亭林湖在华亭东南三十五里,湖南有顾亭林,顾公野王尝居此,因以为名。”由此可知,华亭一带原有亭林湖,又因南朝顾野王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顾炎武 跳出 书斋 治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