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docx





《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弟子规有感集合15篇 读弟子规有感1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
2、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
3、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2 从小到大,念了十几年的书,直到最近这两年学习传统文化,才知道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专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书。如果我们这些已经知道,并认真学习弟子规教诲的人,能够将这本经广为流布,使其深入人心,相信,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未来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未来的父母、老师是省心的,整个社会是和谐的、融洽的,快乐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也一定要从我做起,谨记诸位大德老师的教诲,努力改过,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
4、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依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7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弟子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良好教材,这样一本亙古弥新的经典,胜过成百上千的现代绘本,真的是物美价廉,是普通百姓家庭最好的选择,但是,虽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有弟子规这样一本书,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本书的真正地位和力量,其实包括现在的我,也没有真正将弟子规中每一条都落到实处,我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能扎扎实实的做好弟子规,真正幸福的
5、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有真正受益,真正做到的人,为大众讲演,才能真正改变人们“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提升人们的素质,净化社会人心,灾难才能越来越少,环境也将更加美好。 弟子规开篇“总叙”,就将圣人对于弟子的要求,简要述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习了弟子规,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体会到“孝”是做人的根基。读着“入则孝”中的经文,心中不免惭愧有加,我家是姐妹两个,因为自己从小学习尚可,身体又弱,所以,妈妈总是让我放学就读书、写作业,家务活很少干,渐渐长大,自己宁肯看闲书,也不去帮忙做事,慢慢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更由于从小只知啃书本,所以在工作岗位上,总有能力不足之感,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完成的不那
6、么令人满意;更由于自恃学习成绩好,渐渐有了骄傲的心态,对父母的教诲总觉不入耳,妈妈耳朵不好,更是没有我懂得多,逐渐养成了娇小姐的脾气,听不进一点意见,只有自己给别人意见,从不检讨自己,甚至有时脾气来了,还要将父母长辈嚷嚷一顿,真正是大不孝,自己早已是地狱众生而不自知,还自以为聪明过人,善良可爱。真乃“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只见他人短处,不见自己短处”,有时明知自己脾气不好,不够孝顺,就是不肯改过,总要寻找父母长辈的不是来为自己开脱。 经过读诵、聆听蔡老师讲解各种经典,以及弟子规,才逐渐将自己的傲气收敛,嗔晦心转变,时时念母亲、叔叔(生父已过世)的好处,婆婆、公公的辛苦;自己也已生养了小孩,为
7、人父母的艰辛才体会了一点点,相比较父辈们吃的苦,我们所经历的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若再不孝顺,怎么对得起生我、养我20几年的父母,培养我成才的国家。一个人,只有心中常存感恩,她的人生才会有踏实的幸福感,才会保持、甚至增长自己的幸福指数。 一个人能发自内心的孝顺父母,无欲无求的去尽自己的本分,这样就是与人的性德相应,自然而然就会长养慈悲心,恭敬心,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自己接触的外界环境,心生恭敬、从容淡定,后面的“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进而余力学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不过,我们现代人由于缺少从小熏陶儒家文化的根基,所以,用两三年的时间,坚持每天读诵弟子规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根基
8、才能扎得牢,将来长成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堪为栋梁之才。 读弟子规有感3 读了弟子规中的其中一篇入则孝。这一篇章令我颇有感受。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
9、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
10、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
11、到一言一行中。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
12、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 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
13、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4 早在几年前,妈妈就买了弟子规给我看,当时的我年幼无知,不懂其中的道理,只觉得漫画书很好看,漫无目的地随手翻看了几下。现如今,老师领我们深入走进了弟子规,学校发了弟子规读本,我已经被她深深迷住了,也终于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其意: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看到这不仅让我很惭愧,想想惜日的自己是多么不成熟,作为学生我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做事粗
14、心马虎,在家更没有好好听从父母的教导,曾经还把妈妈给气哭过,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训斥是有道理的,必须虚心地接受。而我却常常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吹过算了,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从不放心上。做错事要受到父母的批评,我便会很不耐烦,甚至还会顶嘴,有时还会满嘴谎话为自己辩解,真是无地自容!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意:长辈如果站着,我们绝不可以坐,当长辈坐下来了,吩咐我们也一起坐时,我们才可以坐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而我却从一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每次吃饭我都是第一个坐下端起碗来自顾自地吃饭,有时看到
15、喜欢的菜就全部夹在自己的碟子里,不给家人留一丁点,真是太不懂礼貌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其意:兄弟朋友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可是想想在家里总是为了一些吃的、用的跟妹妹争吵不休,常常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爸妈一天工作已经很劳累了,我却还要惹事生非,这样的行为,真是太没良心了! 再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人要讲究信誉,诚实善良;做人要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是啊,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将来怎么能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呢?再读弟子规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想在今年的学习生活
16、中,我一定会以弟子规为准则,时刻鞭策自己,去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17、。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习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
18、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 “余力学文”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这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吧!对!这是我们三年级时背过的国学内容。回顾过去学习的弟子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谨这一段。 “谨”不是想想说说,随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作作对比,我就有点无地自容了!这段的开头就说到了我的致命弱点:
19、“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我呢?晚上睡觉的确比较迟,可是早上起床就更迟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妈妈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说不定我哪次就迟大到了。而且每天起来以后不再床上坐个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来床。太浪费时间了!再看这“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再看看我房间的床,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掀开被子就不管了,换下来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学去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家庭大扫除,我的房间说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我呢,吃饭的时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种味道就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转季的时候
20、就会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吃的我就会一点儿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会吃的特别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点”!再看看这个“缓揭帘,勿有声。宽拐弯,勿触棱。”关个门,我会关得“惊天动地”,而拐个弯呢,我有时竟然也会撞到门呀撞到东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闯闯”来形容了! 唉!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要是我不读读弟子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么多缺点呢!看来我要以弟子规为目标,把它作为我一个努力的旗帜,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加油、改进,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弟子”! 读弟子规有感7 弟子规里写了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的和睦;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对我们的诚实和卫生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 弟子规是我们
21、值得收藏的书,里面告诉我们不能自甘堕落,更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品德高尚的圣贤之人,都是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长起来的。 当我们做一件事失败了,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再坚持,一定会成功的。 记得去年我学滑冰,刚开始我认为学滑冰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刚穿上滑冰鞋就摔了一跤,在一旁的爸爸哈哈大笑起来,我看到爸爸得意的样子,心里非常愤怒:“哼!不学就不学,学会滑冰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边想边要把冰鞋脱掉。忽然,我想起弟子规上的一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我又重新站起来,尽力的学着,我每一次都摔倒,每一次都很痛,但我依然坚持着。 我终于会滑冰了,我兴奋地跳起来。 弟子规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我们学习
22、的动力、是我们生活的老师。 读弟子规有感8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
23、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弟子规 弟子 有感 集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