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传统理论关注隐喻的修辞学研究,莱考夫和约翰逊则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其进行了新的解释,主张隐喻是深入人们头脑的思维方式,而非单纯的语言现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讨了认知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总结了五种翻译过程中隐喻的处理方式,希望能够在认知隐喻的翻译研究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翻译技巧 一、引言 隐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在人类日常思维和话语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隐喻的翻译则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处理过程,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隐喻和翻译具有一
2、定的相似性,而隐喻化的翻译过程则能达到创新性与解释性的统一,因为二者都是一种跨域映射活动。本文针对英汉互译中隐喻与翻译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总结了五种处理隐喻的翻译方法,对认知隐喻翻译的认识与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 对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XX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但在传统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看来,隐喻只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且与日常生活中规约化的语言背道而驰。蓝纯6:111认为,认知隐喻是映射隐喻,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词语,是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使用隐喻,仅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这一学
3、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发展,语言学家们对于隐喻的研究渐渐上升到认知层面,直到莱考夫和约翰逊(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20XX)问世,才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昔日传统语言学的藩篱,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从认知角度出发的研究隐喻的道路。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具有普遍性。莱考夫3:3等学者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隐喻包含于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之中。因此,基于思维和行动形成的概念系统本质上也是隐喻的。 隐喻的本质是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
4、ain)的映射(mapping),也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交互。一般而言,成为源域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加具体和熟悉,且易于理解;而目标域的概念则更为抽象,相对于源域概念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当人们认识世界时,由于缺乏类别概念和抽象概念语言,他们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或描述新事物并将二者联系起来。10:31比如“She is a fire.”这句话中,“fire(火)”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易于理解,因此,将“人的情感”与“火”的特点结合,就可以得出“她似火一般热情”的潜在含义。因此,当人们进行概念化抽象类别时,隐喻是强大的认知工具。10:32 在实际的话语中,隐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
5、体和喻底,其中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性,喻底的职能则是揭示二者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一般来说,喻底较少出现。而源域对应的其实就是喻体,较为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目标域则是对应本体,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三、认知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隐喻的普遍性决定了它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翻译研究的对象。认知语义学的观点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原始文本的概念结构被投射到目标语言会使得目标读者更易于理解文本,但与此同时,隐喻的特点会导致“隐喻的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10:32”,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隐喻的翻译自然就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隐喻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概念隐喻在文字层面的体现需要使用语言隐喻,所以在
6、语际交流中,也许文字上的表达各有不同,但在人的思维层面也许会是相似的。这对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如果两种语言在思维层面上是对等的,那么翻译的难度就相对较小;假若二者在思维概念上不对等,那么翻译的过程也会复杂化,需要首先将源语言的隐喻转化为译入语的概念,再从译入语文化的思维角度寻找共鸣,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 曼德尔布利特(Nili Mandelblit)提出,译者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隐喻的翻译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映现条件是否相同。11:32他认为,如果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映现条件相同,则相对易于翻译;若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映现条件不同,那么译者就需要根据自身的翻译经验,在不
7、同的翻译策略之间做出取舍,是保留意向,还是使用加注、释义的方法,抑或完全舍弃隐喻意象。埃尔哈斯纳威(Ali R.Al-Hasnawi)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隐喻翻译的处理方法,他将隐喻分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映射条件相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映射条件相同,但在翻译过程中选用不同的词汇、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映射条件不同三种情况。一般来说,具有跨文化特征的隐喻适合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可视作第一种情况的延伸,因为不一定源语言所有的喻體意向都能在目的与中找到对等意象,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三种情况则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概念的隐喻,由于映射的概念域不同,翻译时需要译为与原文不同的隐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语言学 视角 隐喻 翻译 技巧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