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改变命运的故事.docx
《观念改变命运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念改变命运的故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观念改变命运的故事 篇一:观念决定命运 1、“观念决定命运” 家庭教育什么最重要?先进的观念最重要。先进的观念浓缩了时代精华的思想,是现代每一个家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观念不一定是“新词”,也可以是 “老话”,但它一定包含了新道理。观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它是高一个层次的东西;知识和方法仅仅能够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而观念却能够从根本改变一个人,把人从人云亦云的盲从状态提升到豁然开朗的自觉境界。 当代社会快速变化,但我们的许多家长,还是用几十年前的老观念教育孩子,而孩子并不接受他们的教条。家长与孩子不是处在同一个思维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要
2、解决这个矛盾,更需要做、更值得做的是转变观念。 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的竞争,其实在这两个孩子父母的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就开始了。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决定命运”! 2、“好家教没问题时抓家教,差家教出了问题抓家教” 在陈博士办的家教讲座上,有的家长发言时很有心得,侃侃而谈,别的家长奇怪了:“你的孩子发展那么好,为什么还来听课?”这就是第一个家教观念问题。许多家长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要进行家教,但往往错已铸成。家教应该是渗透于孩子生命成长每时每刻的事情,是孩子终身发展不可须臾缺少的阳光和水分。“补救型”的家教一般效果都比较差。 3、“两条腿走路更稳更快” 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职责完全推给学校,
3、一旦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他们就毫无办法,怨天尤人。陈博士认为,传统学校有自己的教育优势,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在信息时代,所有人的学习都要终生化、个性化、即时化和短周期化,并且要不断学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传统学校不可能解决这所有问题。 孩子的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把整体化的学校教育和个别化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所有的家长都必须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这是无法回避的责任。 4、“把食指换成拇指” 家教是做什么的?有的家长概括为“管孩子”。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这是误解了教育的使命。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它是要盯住孩子身上 的 “亮点”、“优
4、点”,使之发扬光大。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只有针尖那么大,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 天的现实。 所以,与其每天向孩子伸食指,对他们戳戳点点,横加斥责,不如伸出拇指,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正面的能量。 5、“没有播种哪来收获?” 有不少孩子学习上有问题,根源在于孩子在06岁的学前阶段没有得到较多的信号刺激和适时的训练,当他们进入学龄阶段后,各种能力都会出现问题。这就是 “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的简单道理。家长这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更耐心一些,同时要想办法尽快播种、播良种,以待来年的收成。 另外,播种不能太急功近利。好的家教,不仅及
5、时播种,而且随时播种。播种经常是渗透式的、随机的,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但从长期看,总会有意外收获。 6、“学习状态决定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决定学习结果” 不少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只是关心孩子拿回来的成绩单。但是,孩子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值得关心的部分: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如果说,结果是看得见的发亮的电灯泡,那么过程就是输电线,而状态才是发电厂!它们的关系是:状态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只看结果(下策),老师负责过程(中策),而激发和调整学习状态的上策却没有人管!这是一个大问题。 7、“好方法不如好心情!” 忙着为孩子找方法,是现在的家长乐此不疲的事。找过来
6、,找过去,也还是找不到什么真正顶用的东西,还是一样的着急上火。家长的“火”一般都要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家长与其到处找方法,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一副好脸色、一个好心情。家长的好脸色、好心情,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支持,会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好状态、好成绩。 8、“磨刀不误砍柴功” 一般孩子学习出了明显问题,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原因。这时候,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系统调理、改变状态。系统调理就要“中医”“西医”一起上、治本治标同时来。其中,中医疗法、治本,是更重要的。为了治本,有的时候要“绕道”解决问题。 有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不愿意在改变状态上花时间、下工夫,所以孩子的问题
7、总是得不到解决,以至经久不愈,越拖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9、“汽车不拉高速就磨合不好” 常看到一些孩子学习很“肉”,效率低下。这通常是没有经过“强化”训练的结果。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增长是爆炸式的,特别需要学习者有“爆发力”。我们在学校安排的学习,一般是匀速的、循序渐进的,不但没有爆发力,而且缺少节奏和起伏,这就容易产生“平原现象”,造成学习疲劳和厌倦。 就像新车上路后要有一定时间去“拉高速”以免磨合不好一样,孩子的学习在不同阶段,也需要“拉高速” 进行强化学习。否则,他们巨大的学习潜力就无法被激发起来,很容易导致一生的惰性和失败! 10、“湿柴禾引不着火种” 现代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的头
8、脑成为熊熊燃烧的火把,而不是简单的容器。但是,许多家长不仅希望多往孩子的头脑 “灌”些知识,而且经常向孩子心里“泼冷水”。孩子费了不少构思,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满心欢喜地交给父母看。父母看完以后,第一句话就是:“这里怎么有一个错别字?”孩子听了,无异迎面一盆冷水!经常被泼冷水的孩子,心里也是冷冰冰的,他们激情的火焰很难燃烧起来。 一个错别字重要,还是一种热切的鼓励重要?改了一个错别字,却可能失去整个写作的兴趣。孰大孰小,家长应当能够判断。 11、“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 有一类孩子,听话但没有主见,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气。这类孩子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过分细致的妈妈导致“家教过度”。过度的管教
9、,会堵死孩子智慧的“巧眼”,就像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一样! 一团筋斗的好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醒面就是自发性。教育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发性得到张扬。 12、“看得太近反而容易走样” 要说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们看孩子看得太近,反而看走样了、看失真了。很多时候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如数家珍,而明显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教育需要大眼光。大眼光应该拉长一点距离。 13、“左脑人,右脑人,何时成为平等人?”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人与孩子的差别,在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差别;孩子只是不成熟的人,需要成人带着往前走。 其实,就思维方式来看,不是这样!儿童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10、方式;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成熟的!成人的思维是所谓的“左脑型”,即比较依靠程序化、固定化的有限思维类型;孩子的思维则是“右脑型”,就是比较依靠整体直觉的无限思维类型。两种思维类型各有千秋,但就创造性而言,右脑型是能量更大、更优越的。 一个是程序化思维的左脑人,一个是直觉性思维的右脑人,所以对话容易“错位”,互相不理解。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我们家长觉悟。家长如果没有自觉的认识,两代人的错位、冲突、对抗,就难以避免,而且很可能打的是一笔谁也说不清因果、谁都喊怨的糊涂官司。 14、“可怜天下孩子心” 世上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慈,的确令人慨叹。但是,在两代人的交流与矛盾中,比起具有天然优势的家长,
11、孩子是更弱小,受到误解、委屈、冤枉和压制更多的一方。绝大多数孩子是凭借自然造化赋予他们的 “大道理”来判断事物的,他们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不能说其行为是“没道理”的;他们仅仅是不擅长“讲道理”而已。“讲道理”是大人的长项,尽管他们经常是“没道理”,或者只是“小道理”,甚至有时是“蛮不讲理”和“强词夺理”的!家长很容易自自然然地把他们对孩子讲的话当作了“理”。 比起“满嘴是理”的家长,“有理说不出”的孩子是最可怜的!让我们多从他们的角度想想问题,多理解他们,也多为他们讲讲“理”吧! 智者哲思: 流水宜流不宜堵 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是“流水问题”,即可以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自然解决、自然流逝
12、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爱动手“打人”,有的不爱与生人说话,有的有“秽语抽动症”,有的学习粗心大意流水宜流不宜堵,就是要让它往前走,不要停滞下来。 “流水问题”也是问题,当然也要认真对待。但是,所有大惊小怪、批评过度、伤害孩子自尊的处理,都无异于把这股水堵住,停滞下来。本来,水遇到了暗礁,也许打一个旋就过去了。但如果过度处理,这水就被阻塞,不能往前走。 成长的问题要靠成长来解决。最认真的态度、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点到为止,同时静观其变,耐心等待着这股“水”快速流过去。 15、适当的“转身”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战争时期某地有一座桥被军队占领,军人在桥中间设岗,叱退所有试图过桥的行人。经过此桥正常
13、时间须6分钟,从桥一端到达中间岗哨时间约3分钟,而哨兵也是每3分钟探头检查一次。现在问:如何穿过这座桥?答案:到达中间岗哨处,来个转身,然后被“叱退”回去,正好走向目标。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就是必要的时候要“转身”。转身就是转变观念,转变态度,转变“活法”。 家庭教育中最需要这样的“转身”! 很多家长有这样共同的经历:孩子到8、9岁的时候,突然变了,变得不认识了,变得管不了了。为什么呢?在此之前,我们是把孩子当作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生活知识、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婴幼儿来“养”的。我们像养小猫、小狗一样养孩子、疼孩子、宠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跟孩子不分“你”、 “我”。但是,孩子突然
14、长大了,上学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了,而我们的家长还没有适应过来。我们开始困惑和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了?孩子怎么不可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要变化。当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人”(而不是宠物)、一个朋友甚至一个同事来对待。我们跟孩子的交流,就必须是认真的、平等的、商量式的、很当回事的,否则,冲突在所难免。有许多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由此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两代人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这种战争,很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宿命,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大家都稀里糊涂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其实,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在适
15、当的时候“转身”。 16、好心好脸好话 有的家长信奉这样的道理:“给好心,不给好脸”,或者“给好心,不给好话。”他们对待孩子就是如此:一年四季难得看见他们笑一笑,难得听到他们说几句“中听”的好话!所以我们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孩子,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苦脸和坏话。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实在。他们在心里都爱着孩子,但脸上不露、嘴里不说。为什么脸上不露、嘴里不说?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不实在、轻浮。这是大错特错!一年到头没有“好脸”、“好话”,却还说自己是“好心”,这样的事,不值得 怀疑吗?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那么深沉、世故;他们很难透过“苦脸和坏话”的现象,去理解这背后“好心”的本质。 好心、好脸、好话,
16、这应该是统一的“三位一体”。给孩子“好脸、好话”,这害不了孩子,反而是他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17、放风筝与教育 放风筝如同倒着钓鱼,向无边的天穹钓鱼,目光极舒,胸廓极展;钓到是时空的变幻,是生命的更新,是想象的超越。利用着一种力,在收放之间,看着手中的风筝达到一定的高度,自由自在地漂浮、升华、飞舞。说到底,教育的艺术就是这一收一放。 现在的教育是收的过多,放的过少,根本就没有让孩子到达可能飞的高度。这是为什么?一个字怕。怕孩子出事,怕孩子越轨,怕孩子像失控的风筝一样一头扎下来。扎下来是不行的,所以该收的时候需要收。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放得不够,很不够。孩子们觉得憋屈得慌,他们的潜力根本
17、没有发挥出来。亚圣孟子说过:“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教育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放风筝不肯放线,是因为不放心;一旦放心,就敢放线了。天是无边的,人的心也是无边的,我们手中的“线”,其实可以放得很远很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8、不按常规出牌 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每次打仗,他总要“越轨”,破坏纪律,所以尽管立功不少,却屡屡“功过相抵”, 还几次被革职、降级。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喜欢李云龙,因为他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而且打仗“鬼点子”特别多,在瞬息万变、云诡波谲的战场上上演了一出 出令人称奇叫绝的好戏。“战争
18、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剧中军事学院院长语)。战争充满偶然性,所以需要激情、变化、不拘一格、临时发挥,不能刻舟求剑、画地为牢。 战争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刻板,规矩太多,观念太死,总是愿意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固定的路数去培养孩子,结果经常南辕北辙。孩子是最善变的,每天都在变,个体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教育不能只有一定之轨,没有应变之策,所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不按常规出牌”。 19、比大和比小 我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孩子在爸爸跟前显得比较大,在妈妈跟前显得比较小。我11岁的孩子就是这样。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觉得他就是个挺大的小伙 子,说
19、话做事有条不紊,落落大方,很有主见。有些地方我都不得不征求、采纳他的意见,因为他的感觉经常是对的。可是一跟他妈在一起,怎么转眼就变了一个 人,一下又像小了好几岁,成了腻腻歪歪、需要大人随时照顾随时提醒的幼儿? 这大概跟父性与母性的亲子角色有关。父性比较阳刚,像火一样让孩子升腾,而母性比较阴柔,像水一样让孩子滋润;父性代表社会,引领着一种责任感,而母性代表自然,滋养着天赋秉性。孩子在爸爸面前要挺直腰杆,而在妈妈面前则可以率性一点、任性一点,撒撒娇。不过,这也要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深层的原因更可能是这样的:大人怎样看孩子,孩子就怎样表现!在你的眼中,孩子是自信的小伙子,那么,他就真是小伙子;在你
20、的眼中,孩子是能力低下的幼儿,他就真成了幼儿。要知道:孩子,总是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20、延滞效应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们做家长的一直是比较重视的。平时少不了的督促,提供尽可能多的教材和资料,还有学习网络和软件的利用等等,甚至一句一句地教、手把手地练,总之是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大人着急,孩子似乎并不急。他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去加倍地练习英语,而是依然痴迷他的电脑足球游戏。对英语学习,只是一般性地学学,过得去而已。我们的付出,好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在等待。等待孩子的觉悟,等待他反应过来。 篇二:改变命运从看懂这三个真实的故事开始 改变命运从看懂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念 改变命运 故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