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教案.docx
《《悯农》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悯农》教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悯农教学教案悯农教学教案1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
2、,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
3、,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
4、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
5、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
6、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悯农教学教案2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
7、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
8、,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
9、(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
10、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
1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谁读好拼音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
12、、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 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
13、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悯农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