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化纤项目招商引资报告.docx
《宁波化纤项目招商引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化纤项目招商引资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MACRO/宁波化纤项目招商引资报告宁波化纤项目招商引资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开发醇解、杂质分离、聚合、纺丝连续化再生纤维制备的产业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容量物理法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应用范围。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
2、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该化纤制品项目计划总投资6929.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5.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5
3、4%;流动资金1833.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6%。达产年营业收入1636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647.09万元,税金及附加132.91万元,利润总额3714.91万元,利税总额4360.22万元,税后净利润2786.1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74.0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61%,投资利税率62.93%,投资回报率40.21%,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250个。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
4、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基本情况、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项目市场空间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选址方案、土建工程、工艺原则、环境保护可行性、安全管理、项目风险评估分析、项目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实施安排方案、投资情况说明、经济效益分析、综合评价说明等。第一章 背景和必要性研究一、化纤制品项目背景分析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服
5、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命
6、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纤
7、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加
8、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
9、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件
10、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紧
11、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推
12、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二、化纤制品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及应用推广体系集聚,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平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工程中心和技术
13、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开发。加快推动在关键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继续支持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行业学术活动,支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的工业应用基础研究,为化纤新品种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常规纤维的阻燃、抗菌、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工程塑料、膜等非纤用切片及产品,扩大应用领域。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仓储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全生
14、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纤工艺和装备,实现柔性化生产和产品的优质化。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推广在线计量检测控制系统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低成本关键工艺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研究。间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纤维,重点开发新品种,拓展应用领域。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产品,重点攻克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适用不同领域需求、不同档次的纤维品种,碳纤维要以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契机,重点攻克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聚酰亚胺纤维、对位芳纶和聚四氟乙烯
15、纤维等品种,重点研制成套装备、解决工程化放大的技术问题。突破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低成本生产。重点提高生物基合成纤维聚合及纺丝单线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优化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着力突破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化纤装备设计瓶颈,实现模块化生产。满足多品种、高品质、低能耗、清洁化的生产要求,鼓励支持开发面向化纤企业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系统。
16、加强在线检测、远程诊断以及运行维护等功能的开发应用。开发和推广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全流程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实现大容量多批号产品的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推动在涤纶、锦纶等行业建立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在化纤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等新技术。推广绿色制浆技术,提升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水平,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纤维绿色后加工工艺技术。编制节能低碳技术目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清洁生产,深化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培育行业内能效领跑者企业
17、。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促进绿色消费。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再生化纤及制品的比重。研究制定行业绿色采购标准,规范采购、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行业信誉和品牌度,促进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消费。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纤维”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设立以化纤企业和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绿色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转型。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继续做好再生纤维素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等行业规范条件宣传和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告管理工作,适时进行规范条
18、件修订。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和标准,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绩效评估,扩大适用领域。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优质纤维影响力。继续组织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培育中国纤维品牌。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新产品推广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内涵,推动纺织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纤维新产品推广,培育纤维品牌,扩大需求。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企业品牌国际化。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化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在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19、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创新趋势,进一步完善化纤协会团体标准,加快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人才培育,夯实行业基础。适应化纤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依托高校与骨干企业,集聚专业师资队伍,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强在国际投资、法律法规、标准认证等领域的人才储备,注重工程化技术团队的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20、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引导化纤企业将服务嵌入制造和营销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物流等服务环节延伸。为客户提供系统和增值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提供柔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创新经营模式,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制造旗舰企业。第二章 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宁波化纤项目2018年,中国化纤出口量约430万吨,远高于进口量;其中以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为主,占比合计77.0%。而中国化纤产品出口量仅占产量的8.58%,即中国化纤产品主要是供国内消费使用,中国大陆地区化纤产业的转移与国内
21、相关上下游产业紧密相关,与出口目的国相关性较弱。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化纤工
22、业持续快速发展,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但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高性能纤维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需求。(二)项目选址某经济园区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
23、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
24、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7855.59平方米(折合约26.77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8.15%,建筑容积率1.4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0.36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17855.5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0383.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426.2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9447.85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031.27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5台(套),设备购置费1739.08万元。(七)节能分析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 化纤 项目 招商引资 报告 讲演 呈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