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 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病理v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v急性鼻炎(上呼吸道卡他)v急性咽炎、喉炎v咽峡炎v咽结膜热v细菌性咽-扁桃体炎鼻咽部卡它症状和体征v咽干、咽痒或烧灼感。v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v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病毒性咽炎病毒性咽炎v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 v咽部明显充血和水
2、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咽结膜热咽结膜热 v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病毒性喉炎v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v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疱疹性咽峡炎v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v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v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v检查可见咽
3、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中医感冒的临床诊断 1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 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3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 中医【鉴别诊断】1外感咳嗽 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时,易与外感咳嗽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咳嗽
4、吐痰,甚则喘息症状突出者,辨为外感咳嗽病证。2。外感头痛 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时,易与外感头痛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若头痛明显,以其为主要痛苦者,应辨为外感头痛病证。3风温肺病 感冒与早期风温肺病都有肺卫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轻微,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病势少有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病程较短。而风温肺病其病情较重,咳嗽较甚,或咳则胸痛,甚或咳铁锈色痰,必有发热,甚至高热寒战,服解表药后热虽暂减,但旋即又起,多有传变,由卫而气,人营人血,甚则神昏、谵妄、惊厥等。4鼻渊 感冒与鼻渊均可见鼻塞流涕,或伴头痛等症。但鼻渊多流浊涕腥臭,感冒一般多流清涕,
5、并无腥臭味;鼻渊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寒热表证明显,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断根,感冒愈后不再遗留鼻塞、流腥臭浊涕等症状。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
6、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风寒感冒可用成药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轻证亦可用生姜10克,红糖适量,煎水服用。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
7、有表寒证者。 【归经】太阳经 【出处】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近似方剂】麻黄汤(相对更适合寒冷地区或素体壮健者) 人参败毒散 藿香正气散(表里同治,相对而言荆防败毒散重在治表)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禁忌】虚人感冒适用,素体实热者不适用 【歌诀】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 祛寒除湿功效宏 若需消散疮毒肿 去参加入荆防风。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 -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方名】羌活胜湿汤(利湿之剂)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川芎二分,酒洗、蔓荆子三分,碎、生姜三片 【用法】上(口父)
8、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后温服,缓取微似汗。 【歌诀】羌活胜湿羌独用,芎藁蔓荆草防风,寒湿在表头身重 ,发表祛湿效力雄。 【主治】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加减】如身重腰中沉沉然,中有寒湿也,加酒洗防己、附子。 【变化方】 (1)本方除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术。名羌活除湿汤, 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黄耆、当归、苍术、升麻,名升阳除湿汤,治水疝肿大, 阴汗不绝。再加麦芽、神曲、猪苓、泽泻,除当归、黄耆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 香附(120克) 紫苏叶(120克) 炙甘草(30克) 陈皮(6
9、0克)【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用法】 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6克),入盐点服)【禁忌】 斟酌。【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与一般表证无异。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则为气郁湿滞之象。但此证舌苔薄白而不腻,显然偏于气郁。风寒在表,不用发散之品则表证不解;气郁于里,不用理气之药则气滞不除。惟有解表与理气并行,方为两全之法
10、。方中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机,为君药。香附辛苦甘平,行气开郁,为臣药。君臣相合,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此即李时珍所谓香附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得紫苏、葱白则能解散邪气。”(本草纲目卷14)胸脘痞闷,虽缘于气郁,亦与湿滞有关,故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使。行气而不致耗气,并调和药性,是佐药兼使药之用。如此配伍,使表邪解则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双解汤 方剂名称 表里双解汤 药物组成 薄荷6g,荆芥3g,桑皮9g,银花18g,
11、酒黄芩12g,石膏12g,酒大黄6g,赤芍9g,牡丹皮6g 方歌:大黄黄芩用酒炒 薄桑银荆加石膏 赤芍再请牡丹皮 表里双解功劳高2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本方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兼以清热解毒;薄荷、荆芥、淡豆豉疏风解表,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止渴。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黄芩、知母、浙贝母、杏仁、瓜蒌壳清肺化痰
12、;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花粉、知母清热生津。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生,寒战高热,全身酸痛,酸软无力,或有化热传变之势,重在清热解毒,方中加大青叶、板蓝根、蚤休、贯众、石膏等。风热感冒可用成药银翘解毒片(丸)、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等。时行感冒用板蓝根冲剂等。【方名】 银翘散 【别名】银翘解毒散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一。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连翘一两(30克) 银花一两(30克) 苦桔梗六钱(18克) 薄荷六钱(18克) 竹叶四钱(12克) 生甘草五钱(15克) 芥穗四钱(12克) 淡豆豉五钱(15克) 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
13、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人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加入芦根适量,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方歌】 银翘散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方剂速记法】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化裁】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
14、;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3暑湿感冒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本方以香薷发汗解表;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湿。暑热偏盛,加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身重少汗恶风,加清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暑湿感冒或感冒而兼见中焦诸症者,可用成药藿香正气丸(
15、片、水、软胶囊)等。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辩 【方剂速记法】银香连豆厚朴(想象:尹香莲逗厚朴;解:银花 香薷 连翘 扁豆花 厚朴) 【组成】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用法】水煎服(水五杯,煮取两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初起,复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而赤,口渴,苔白,脉右洪大左反小者。 【对比】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
16、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方歌】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
17、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解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
18、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运用 1辨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兼气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
19、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4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体虚感冒年老或体质素虚,或病后,产后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容易反复感冒,或感冒后缠绵不愈,其证治与常人感冒不同。气虚感冒素体气虚者易反复感冒,感冒则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汗出,倦怠乏力,气短,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治法为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加减。药物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
20、甚而表证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阴虚感冒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外出,微恶风寒,少汗,身热,手足心热,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加减。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参苏饮组成: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趣记:“二陈”姐跟参叔只
21、撬钱箱 对照:“二陈”桔根参苏枳壳前香 主治:1.治外感内伤,发热头痛,呕逆咳嗽,痰塞中焦,眩运嘈烦,伤风泄泻。 2.及伤寒汗已,发热不止。 加减:(1)外感多者去枣,加葱白。 (2)肺中有火,去人参,加杏仁桑白皮。 (3)泄泻加白术扁豆莲肉。 归经:此手足太阴药也。 方义: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 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变化方:本方去人参前胡加川芎柴胡姜枣煎,名芎苏饮,治伤风寒,外有发热 头痛恶寒, 内有咳嗽吐痰气涌。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
22、.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防风1两(30
23、克), 黄芪2两(60克,蜜炙), 白术2两(60克)。 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口服)咀。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类别补益类 加减葳蕤汤方组趣味记忆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组成】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发汗, 【主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方论】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为臣;白薇苦咸泄降为佐;甘草、大枣甘润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阴润燥为使。为阴虚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要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