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师: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二、学生分析二年级(3)班共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二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数学学习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更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
2、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
3、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能认识各种时间。(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
4、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五、全册课时安排:(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
6、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一)(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
7、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教学过程: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8、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3)板书课题。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首先找到刻度“0”,
9、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
10、: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3)量一量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四、巩固反馈五、发展练习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2、讨论
11、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六。全课小结今天学了什么?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最好自己能有1米的卷尺)。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
12、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
13、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
14、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
15、、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
16、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
17、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
18、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
19、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3、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去郊游好吗?(出示
20、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结合学生回答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二、新授1、教学例1、例2(1)让学独立完成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小
21、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小组讨论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驵里说说。学生汇报2、教学例3(1)36+34=70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2)36+35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2、学生尝试)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3、出示课题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三、练习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它只有90元。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23、?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14页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题目:(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27+34 34+36 61+983+7 32+48 23+67二、课堂练习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
24、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结合内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三、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25、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二、应用题练习1、出示题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怎么列式?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和问题)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2、出示图:球鞋45元 足球34元谁先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谁能根据刚才的那道题,利用上面的条件也编出一道应用题?列式计算
26、3、解决课本15页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三、课外练习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少票?)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二、新课1、讨论:56-22怎么算?A、口算 B、列竖式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
27、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学生展示三、练习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出示56根小棒
28、,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二、新课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
29、8得38是正确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
30、退位点(用红粉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4-9 32-8 14-3 64-8 14-7 42-5 63-4 72-92、计算:47-23 56-41 72-32二、新授1、板书:50-24(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写6(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
31、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三、巩固练习1、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生清楚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口语表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两道题,45-27 75-572、把两题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
32、减,个位不够怎么办?二、课堂练说1、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楚 ,表达最完整?2、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荐他说3、课本练习三第一题4、练习三第二题三、课外作业第20页第8题第四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课本22页第10、13教学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去商场买东西吗?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1、小明妈妈开了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现在价格都在这里,谁想上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2、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
33、选,再问: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学生列竖式)3、请学生上来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4、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5、谁来列式解决它?6、做第十题,注意写单位和答小结:只要条件足够就能报导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列式解答二、练习第十三题指导看图,这图告诉我们什么事?给我们提了几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把所需条件说清楚请你们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第五课时 用数学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P23 例4 用数学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教学重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7 4+9 5+6 7+8 12+6 13-7 27-8 36-5 47-22、计算:45+49 56-27二、新授1、教学例4出示挂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2、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3、小组汇报如:二(2)班 16-3=13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4、问:谁知道二(1)班、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你是在怎
35、么知道的?三、练习1、P23 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第六课时 练习课(一)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计算1、口算:35+4 29+6 70+30 40+6 39+2 45-8 73-5 69-22、计算:19+28 46-37 39-16 48-22二、用数学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姐姐2531322934妹妹1948283036合计:问:合计是什么意思?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4、第
36、22页第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5、第22页第113题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6、第25页第5、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七课时 练习课(二)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9+8= 16+9= 23+7= 65+6= 435= 1-9= 36-7=二、练习1、出示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这里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你能列式吗?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
37、多少同学看电影?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问:总数是谁?部分数是谁?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97 88 59 58 57你能想到什么问题?第八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教学目的: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 2、加连减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
38、-5二、教学连加出示主题图和表格。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28 34 23问:你看到了什么?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三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教师板书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多少个?)问:你能列式吗?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板书 连加)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学生板演三、教学连减1、学生看图,口编应用题。有85个西瓜,李明运走26个,我运走40个,还剩几个?学生解答,并板演。四、巩固练习口算:7+59+20 72-6-40 笔算:46+25+17 75-28= 54+20+16 90-58-24=第九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
39、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
40、减的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母鸡
41、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3839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有这几个图形师:这是什么图形呀?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