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
2、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
3、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
4、)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
5、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
6、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突破方法探讨分析,实际应用。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探讨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42页例2。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学教材例2第(1)题。 提问: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
7、个。该怎么列算式?结果怎么求? 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察,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学教材例2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汇报。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可采取以下步骤: (1)整十的数怎么做?(去掉0,20变成了2) (2)122时,应该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1020,224)
8、(4)两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后怎么办?(末端去掉几个0就添上几个0,结果为240) 3. 小结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与整十、整百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巩固练习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
9、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要勤加练习哦! 板书设计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10、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
11、,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
12、,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
13、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
14、业 练习十五第1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4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
15、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16、?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发现。 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
17、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
18、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
19、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第四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