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doc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2、通过对“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
2、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内容比较条理,所以
3、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 + 分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主动去探索、研究、充分地利用团队智慧来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般地,我们借助现有的学习材料和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和老师、同学密切合作,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通过观察、列表、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进而归纳、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特点,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组织课堂:全班分成4个合作学习小组和一个评判组,学习小组每组推举3名专家学生(中心发言人)
4、和一个噪音管理员,中心发言人编号1、2、3号依次发言,噪音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讨论的有效进行。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中心发言人的发言代表全组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全组的智慧。评判组不但自主获取新的信息,还要发扬合作精神,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给各合作组的观点和见解给出正确与否的评判,并记录好各组的学习成绩。二、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活动规则:活动规则:必答题每题10分,答错不得分,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发言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抢答题每题20分,答错不扣分,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发言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风险抢答题答对得相应的分数,答错扣该题相应分数的一半,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
5、每组回答结束必须说明回答完毕,然后由评判组给予点评。三、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图,展示1949年以前、1965年、1990年和2002年北京城市用地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过渡 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二)第一轮活动 课件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
6、出正确评价。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什么是城市化?2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3组: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组: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问题小结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
7、推进的动力;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4、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三)第二轮活动 课件展示有关城市化动力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尽最大限度获得相关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该轮活动出现一个抢答题。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2组: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
8、市化有何影响?3组: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4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抢答题: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那么,三次技术革命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何影响?问题小结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4、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抢答题: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科技发展蒸汽动力代替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城市化 过程 特点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