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2.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命题的含义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习过一些公理和定理,为公理化思想的培养作好了充分准备 活动经验基础:有了上一节的活动基础,学生对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举例说明的学习方式有比较好的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命题的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命题的构造,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还不甚了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真假命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定理、公理的概念,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 2.解命题的构成,能区
2、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3.经历实际情境,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公理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五个环节:回顾引入探索命题的结构思考探讨读一读课堂反思与小结第一环节:回顾引入活动内容: 什么叫做定义?举例说明什么叫命题?举例说明 活动目的:回顾上节知识,为本节课的展开打好基础教学效果: 学生举手发言,提问个别学生第二环节:探索命题的结构活动内容: 探讨命题的结构特征观察下列命题,发现它们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如果
3、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如果一个四边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总结命题的结构特征(1)上述命题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2)“如果”是已知的事项,“那么”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结论(3)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结论,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活动目的:对命题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会判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效果: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进行归纳 应告诫学生当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要注意改写时不要机械地添上“如果
4、”和“那么”,应适当地补充一些修饰语句,使改写后的语句通顺,完整。第三环节:思考探讨活动内容: 找出下述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指出它们哪些是正确的命题?哪些是不正确的命题?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探究真假命题的验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但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例,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如何验证命题的正确性呢?结论:正确的命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定义 命题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