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杜甫ppt课件.ppt
《第四章--杜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杜甫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杜 甫第四章 杜 甫p杜甫:中国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p杜诗: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鲜明时代色彩和强烈政治倾向;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深厚感情。 “诗史” 。p艺术:集大成;实主义诗歌创作高峰;巨大深远影响。p第一节第一节 生平思想p第二节第二节 思想内容p第三节第三节 艺术成就p第四节第四节 地位影响p第一节第一节 p生平思想第一节 生平思想 1 p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河南巩县,生于巩县瑶湾村。p远祖杜预,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 。 赠蜀僧闾丘师兄:“吾祖诗冠古” ),父杜闲兖州司马,终奉天令,家境渐趋衰落。p时代特
2、点:唐帝国由盛转衰。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目睹开元盛世,身经安史之乱。一生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杜甫故里杜甫故里杜甫故里杜甫故里第一节 生平思想 2杜甫一生一、读书壮游(一、读书壮游(35岁前)岁前)二、困守长安(二、困守长安(35-44岁)岁)三、陷贼为官(三、陷贼为官(44-48岁)岁)四、漂泊西南(四、漂泊西南(48-59岁)岁)第一节 生平思想 3一、读书与壮游(35岁以前)p正值开元盛世,杜甫经济状况较好,最快意时期。p聪颖早慧,7岁能诗,14岁出入翰墨场,称誉时辈,刻苦好学,为创作奠定基础。p壮游:“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
3、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第一节 生平思想 4p20岁起,结束读书生活,开始壮游,前后3次,游历吴越、齐赵、梁宋等地。p“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游览河山,接触社会,结交良朋,性情陶冶,视野开阔,心胸宽广。p先后与高适、李白相遇。李杜之交,世传佳话。“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情同手足,肝胆相照。李思想、性格、才能、诗风,对杜产生影响。杜追忆酬赠李诗11首。赞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同情:“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第一节 生平思想 5p杜甫年青有为,乐观自信,奋发向上,有豪情壮志,诗呈现浓郁浪漫色彩:望
4、岳、画鹰、房兵曹胡马等。p望岳(30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一节 生平思想 6p关于望岳p泰山雄伟神秀气象;勇于攀登、积极向上进取情怀。p以“望”字统摄,但不拘所见,充满想象。“望”不同于“登”:“登”是身入山中,“望”则立足山外,须包举笼盖,大处落墨。p从客观景象和主体感受两面着笔,为横空出世、突兀峥嵘的泰山传神写照,意境极为开阔。p“会当”2句:由望岳而产生登岳豪情,是进取自信气魄、心胸之歌唱。第一节 生平思想 7p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房兵曹胡马诗)p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 第一节 生平思想 8p二、困守长安(3544岁)p天宝三载,35岁,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政治理想,长安求仕。次年,玄宗“召征天下士人有艺者”,他参加考试,李林甫制造“野无遗贤”骗局,无人及第,他成为受害者。p理想落空,生活困顿,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同上),忍辱含悲,向达官贵人投诗递简,乞求援引: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翰林张四学士垍、投赠哥舒开府、奉赠鲜于京兆等干谒诗写于此时。几次向玄宗献赋,以求赏识,但
6、无明显效果。穷愁潦倒,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进三大礼赋表)。 第一节 生平思想 9p天宝十四载十月,长安苦等10年,得小官,看守兵甲器仗,掌管门禁钥匙。诗人44岁,心情苦涩。回奉先探家,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p这一时期,大唐帝国日趋腐败,社会黑暗,形势危急,民不聊生,诗人有志难酬,生活困苦,走向现实生活,认识社会本质,接近人民,看到民生痛苦,诗出现根本变化,走向现实主义道路。p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产生,标志着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熟。第一节 生平思想 10p关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04)p熔“咏怀”、“纪行”于一炉。p1.十年长安政治生活体验的总结。p天宝十四载(7
7、55)十月,杜甫官定。十一月离京赴奉先县探家,结束十年旅食京华生活。安禄山范阳反叛,消息未传至长安,玄宗贵妃在骊山宴游。p诗通过身世遭遇、路途见闻,抒发往昔抱负、当前感叹和对前景忧虑。以敏锐观察力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情怀,真实反映安史乱前尖锐社会矛盾和危机四伏政治形势,具有“诗史”的特性。第一节 生平思想 11p2.诗分三大部分。p(1)申述平生怀抱和感慨壮志难酬。(2)记述沿途所见所感,揭露上层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罪恶和贫富对立严酷现实。(3)写到家后情景,由家庭不幸遭遇想到生民痛苦,以对国家安危深广忧思收束全篇。p3.深刻精警。p“朱门”2句:描述对比,社会不公,
8、“惊心动魄”(赵翼瓯北诗话)。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史记平原君传:“君之后宫婢妾,被绮毂,馀梁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餍。”第一节 生平思想 12p4.深广忧思与赤热情怀。p对国事民生的愁忧是此诗的感情基调。p“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在述”、“忧端齐中南,澒洞不可掇” 的愁忧主旋律,出自于“穷年忧黎元”的赤热情怀。p5.沉郁顿挫。p波澜起伏、百折千回的感情表达方式,是构成此诗“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节 生平思想 13p三、陷贼与为官(4448岁)p天宝十四载,安史乱发:1.大唐帝国由盛转衰;2.唐诗由浪漫转入现实;3.杜诗达到
9、现实主义高峰。p杜甫开始颠沛流离生活,和难民流亡:奉先白水鄜州羌村。次年七月,肃宗即位。认为国家有希望,将家小寄寓羌村,只身奔灵武。途中为叛军虏回长安。官位卑微,未被囚禁,困居长安9个多月。p亲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五内如焚,悲痛万分: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春望。 第一节 生平思想 14p至德二年(757)四月,逃出长安,到肃宗行在凤翔,任左拾遗。认肃宗为中兴之主,欲尽忠报国。述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p不久疏救房琯,抗颜直谏,触怒皇帝,放还鄜州,归家作羌村三首和北征。p两京收复,肃宗回到长安,杜甫回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六月又坐房琯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从
10、此远离朝廷。这是政治上的严重打击;诗歌创作却是新的转机,开辟了新的前景。第一节 生平思想 15p759年春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吏三别。秋,杜甫因关辅大饥,弃官携家至秦州,十月迁同谷,岁暮抵达成都。p短暂4年中,杜甫看清了现实的黑暗腐朽,体验了流亡生活的痛苦,走向了人民,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更为强烈。第一节 生平思想 16p四、漂泊西南(4859岁)p入蜀后,依靠严武、高适、裴冕等维持生活,在成都西南浣花溪畔建草堂,暂得定居。严武再度镇蜀,表为节度参谋,校检工部员外郎,再次蜀地生活。p这4年多,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写了一些描写山水、田园、花
11、草、虫鱼的诗篇,但并未忘国难民忧,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第一节 生平思想 17p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离成都东下,经渝州、忠州、云安,抵达夔州,在夔州住2年,并写大量诗篇,吟咏山川景物,写风土人情,吊古咏怀,追忆往昔,以忆昔、壮游、遣怀、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最为卓绝。p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丰收时期,诗歌艺术已经炉火纯青,人诗俱老,尤以七律最为精妙。第一节 生平思想 18p关于秋兴(317)p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p一、相关知识要点p组诗。秋兴,因秋景而感
12、兴,有触景生情之意。原作8首,均七言律诗,是首尾相联、脉络分明的组诗。此为第一首。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作。第一节 生平思想 19p二、内容要点p1.悲秋。p从九辩始,悲秋一直是诗人吟咏的主题。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引动流寓夔州的杜甫的苍凉心境。他暮年多病,知交零落,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虽已告结束,而回纥、吐蕃乘虚而入,藩镇用兵割据,风烟并未消歇。此诗的意旨,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充溢身世之感和忧国之思。第一节 生平思想 20p2.情景和谐统一。p情感深挚、意境恢宏,从眼前秋景起兴,全凭情感起伏流转,把多种景物组合成跳跃连续画面,涵蕴着诗人的心境与感怀。“凋伤”的枫林
13、,“萧森”的秋气,正是悲凉落寞情怀的写状。骇浪滔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与国运。“开”既是丛菊开放,又是眼泪抛洒,“系”既是停船不前,又是心情牵系难忘。“他日泪”、“故园心”的倾诉,因“丛菊两开”与“孤舟一系”的图景而使羁旅之悲、思归之情更是浓烈深长。暮色秋风,捣衣声声的凄清氛围中感受到节匆促、游子惊寒的惆怅苍凉。第一节 生平思想 21p3.比兴象征意义。p“江间波浪兼天涌,寒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不是简单地描摹三峡深秋的自然景象。天上地下、江间关寒,到处是凉风骇浪,萧条阴晦,具有时局动荡、国运黯 淡、心潮起伏、忧虑不安的比兴象征意义。第一节 生平思想 22p关于登高(316)p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14、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p 一、相关知识要点p1.登高。诗题所指系重九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历来有登高习俗。p2.七律。按律诗格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则可不论。此诗八句皆对,且首联尚有句中对(“风急天高”,“渚清沙白”)。通篇对仗工整而不着痕迹,浑灏流转,炉火纯青。 p二、内容要点p1.老病漂泊,万里悲秋。p写重九登高所见、所闻、所感。前半登高之景,后半登高之情。描绘大江边深远空旷秋景,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身世悲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深沉关注。第一节 生平思想 23第一节 生平思想 24
15、p2.气象寥廓,意境深远。p前4句描绘无边无际秋声秋色,以“风急”2字贯串。p首联为局部近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6个意象组成画面,“急”、“高”、“啸”、“清”、“白”、“飞”,分状“风”、“猿”、“渚 ”、“沙”、“鸟”,再用“哀”、“回”形容猿啸之声,鸟飞之状,刻画细致。p颔联转为整体远景,如椽大笔,勾勒落木、江流,“无边”、“不尽”,展衍广漠时空。p4句景语,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萧森寥廓的深远意境。第一节 生平思想 25p3.层深蕴藉,高度凝练。p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象繁密,诗句的容量很大。百感丛生,主要集中在“客”、
16、“独”、“老”、“病”四端,实是诗人坎坷一生、深长悲慨的浓缩。运用层层深入的表达手法,诗意更见深沉,如自然沦落他乡,既言他乡“作客”,复言“万里”作客。汇评第一节 生平思想 26p在蜀地共9年。大历三年(768)出蜀,欲返故里。战乱频仍,兵燹遍地,无法北上,只好转徙漂泊于湖北江陵、公安和湖南岳阳、长沙、衡阳一带,艰难地度过了两年多贫病交加的流浪生活。大历五年(770)冬病逝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临终不忘“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抒怀),终年59岁。p有杜工部集,存诗1450余首。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很多,现存170余种,以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尽。第一节 生平思想 27
17、p杜甫思想基本是儒家的,他始终恪守儒家 “匡时济世”、“仁政爱民”思想。p继承并发扬儒家思想的进步因素,突破儒家思想束缚,抛弃儒家思想许多消极因素。p儒家向来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杜甫无论穷达困通,都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投身政治,关注现实,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抨击暴政。第一节 生平思想 28p一生执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政治热情旺盛不衰,胸怀宽广,乐观开朗,积极进取,顽强不息,终于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p杜甫思想局限性:忠君思想。但他把“葵藿倾太阳” 和“穷年忧黎元” 统一起来,形成忧国忧民的思想核心,中国古代其他诗人无法比拟。第一节复习思考题第一节复
18、习思考题p1.简述杜甫生平、创作道路。p2.说明杜甫思想。p3.作品分析:望岳、登高。p第二节第二节 p思想内容第二节 思想内容 1p杜诗内容深广,“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杜甫传)。p生动、形象而深刻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一生的经历和思想,洋溢着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痛恨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第二节 思想内容 2杜诗思想内容同情人民热爱祖国批判现实其他题材第二节 思想内容 3p一、描写民生,同情民瘼。p动乱时代、生活道路和民本思想,使杜甫走向人民,用诗描写人民:痛苦、愿望、品质。原因p杜甫前,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诗不多,除诗经
19、、汉乐府外,文人诗多半描写王公贵族,官僚隐士;建安诗人对人民生活、疾苦时有描写,但十分有限;陶渊明将诗笔伸向田园,但很少真正描写人民痛苦。比较p杜诗描绘了人民生活广阔画面,以前任何诗人无法与之相比,后代诗人难以望其项背。高度第二节 思想内容 4p1.人民最大灾难莫过战争。玄宗穷兵黩武,无限扩边,战士流血沙场,暴尸荒外,后方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兵车行申述人民痛苦:p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
20、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第二节 思想内容 5p诗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送别场面,悲痛欲绝,撕肝裂胆;行人诉说,令人耳不忍听,悲从中来;结尾处悲剧气氛更浓,激起强烈共鸣。 p“三吏三别”,展示战争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图景。年过兵役的老汉甚至有被捉走的危险,不及兵役年龄的“绝短小”的中男也得从军,连根本没有服兵役义务的老妪也被捉去
21、。 p“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战争带来巨大创伤,无穷痛苦。第二节 思想内容 6p关于新婚别(310)p“即事名篇”。 “三别” 。新妇送郎出征;生离死别的哀伤和深明大义的情怀;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处于平叛战争这一特定历史环境里的人民的情绪和要求;同情人民苦难而又希望他们忍辱负重、为国分忧的思想矛盾。p艺术:1.“暮婚晨告别” 极富包孕性的时刻,新妇独白的形式,展示出复杂矛盾的心理脉络。p2.新妇形象生动饱满,口吻、感情,备极吞吐的表达,切合人物特定身份。p3.“兔丝附篷麻,引蔓故不长”起兴语言通俗而个性化;6个“君”字,贯穿了依依深情,有乐府诗特色。第二
22、节 思想内容 7p又呈吴郎(314):p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备注)p小中见大,个别反映一般,饱受“戎马”、“征求”之苦的何止千家万户!诗人写了一个孤苦寡妇的遭遇,同样使人看到广大人民的苦难。第二节 思想内容 8p2.横征暴敛造成人民困苦疲敝。p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p“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枯棕),“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23、岁宴行)贫富对立和人民疾苦。p遣遇描绘人民受剥削的情景:“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同情之心,爱憎之意,溢于言表。第二节 思想内容 9p由个人饥饿流浪的体验,认识了人民生活的饥寒交迫,唤起深切的同情。p在“幼子饥已卒”的极度痛苦中,诗人想到的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茅屋为秋风所破,屋漏难眠,凄苦寒冷,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
24、秋风所破歌)!“宁舍身以利人”(黄彻)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令人千载之下,肃然起敬!第二节 思想内容 10p3.大声疾呼,为民请命,反映人民愿望。宿花石戍:“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甚至梦中好幻想:“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更索钱!”(昼梦)p4.讴歌人民优良品质。p杜诗中,人民勤劳、勇敢而善良,淳朴、热情而大方的。“大江动我前,洶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笑歌轻波澜”(水会渡),这是月夜嘉陵江船夫的气派!“叫妇开大瓶,盆中为我取。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这是田父野老粗犷率真的面貌!第二节 思想内容 1
25、1p二、关心国家命运,表达爱国情感。 p杜诗渗透爱国赤诚。“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忧国悯时,是杜诗非常突出的内容。p1.安史乱前,目睹统治阶级腐朽堕落,面对黑暗的现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p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诗中通过登高望远,抒写了忧念时局的心情,“视同时诸作,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杨伦杜诗镜铨卷一)。p2. 安史乱起,目睹京城失陷、国破家亡情景,写出春望、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第二节 思想内容 12p关于春望(308):p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p一、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杜甫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