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pdf
《2022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姓名: Z 班级:食质学号: X 1 实验室检验工作1.1 样品的采集1.1.1 采样原则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1.1.2 采样方案1.1.2.1 类型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
2、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 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注 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 n 个样品中, 允许有 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 值。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 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值;允许有 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 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例如: n=5,c=2,m=100 CFU/g ,M=1 000 CFU/g 。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 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00 CFU/g ),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2 个样品的结
3、果(X)位于 m值和 M值之间( 100 CFU/g 1 000 CFU/g ),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1.1.2.2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案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1.1.2.3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样品的采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的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判定原则按 1.1.2.1和1.1.2.2执行。同时,确保采集现场剩余食品样品。
4、由餐饮单位或家庭烹调加工的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按GB14938 中卫生学检验的要求,以满足食源性疾病或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和病原确证的要求。1.1.3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法采样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采样工具和容器应无菌、干燥、防漏,形状及大小适宜。1.1.3.1 即食类预包装食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检验前要保持包装的完整,避免污染。1.1.3.2 非即食类预包装食品原包装小于 500 g的固态食品或小于500 mL 的液态食品, 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大于 500 mL的液态食品,应在采样前摇动或用无菌棒搅拌液体,使其达到均质后分别从相同批次的 n个容器
5、中采集 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大于500 g的固态食品,应用无菌采样器从同一包装的几个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适量样品,放入同一个无菌采样容器内, 采样总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的要求。1.1.3.3 散装食品或现场制作食品根据不同食品的种类和状态及相应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单位,用无菌采样器现场采集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放入无菌采样容器内, 采样总量应满足微生物指标检验的要求。1.1.3.4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样品采样量应满足食源性疾病诊断和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的检验要求。1.1.4 采集样品的标记应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标记,采样人应清晰填写采样单(包括采样人、采样地点
6、、时间、样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保存条件等信息)。1.1.5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采样后, 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1.2 样品检验1.2.1 样品处理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7、- - - - - - 防止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冷冻食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 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1.2.2 检验方法的选择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2个及 2个以上定性检验方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检验项目有2个及 2个以上定量检验方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1.3 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1.3.1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应符合 GB 19489 的规定。1.3.2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用菌株、培养基、试剂等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实
8、验室应对重要的检验设备(特别是自动化检验仪器)设置仪器比对。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和人员比对。1.4 记录与报告1.4.1 记录检验过程中应即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等信息。1.4.2 报告实验室应按照检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准确、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验结果。1.5 检验后样品的处理检验结果报告后,被检样品方能处理。检出致病菌的样品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或同批样品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2 实验室质量控制2.1 内部质量控制(IQC )是由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 仅用于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包括对环境设施、实验人员、
9、培养基、试剂、仪器、实验步骤的监控。室内质控是产生准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2.1.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的工作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域应与办公室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应在
10、洁净区域(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2, BSL-2 )进行。2.1.2 实验室人员控制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由具有微生物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的且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操作或指导微生物检验。实验员应具有实验室认可的相关工作经历,这样才能在无人指导或被确认在有工作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履行食源微生物检验工作。如果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中包含评价和说明,那么报告签发人必须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如法规的和技术的要求以及其他可接受标准。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应保证所有人员接受适当的操作设备和检验技术方面
11、的培训,其中包括符合微生物检验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培训,如倒平板, 菌落计数,无菌操作等。只有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或在适当的指导下,才允许实验室人员对样品进行检验。应随时评估实验人员在检验中所表现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当一种方法并不属于常规方法时,在检验开始前确认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应建立标准的检验能力评估时间间隔,并形成文件。 检验结果中对鉴定和确认微生物的解释,应与检验人员的检验分析过程相关联。在某些情况下,能力的确认应与一种特定技术和设备相关而不是方法。2.1.3 操作手册微生物实验室必须要有根据本实验室条件而编写的标准操作程序手册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 用
12、于指导实验室日常工作, 使实验室在实验操作中不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受到影响。 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 实验室可开展的检验项目,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方法, 菌(毒 )种管理 , 质量控制方案;另外实验室应备一些细菌学检验参考书籍, 以解决某些少见菌种的分离与鉴定。2.1.4 样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样品的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所以样品的正确采集、贮存、运输和处理至关主要。2.1.4.1 样品的采集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
13、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2.1.4.2 采集样品的贮存和运输采样后, 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2.1.4.3 样品处理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实
14、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冷冻食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 15 min,或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2.1.5 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2.1.5.1 标准菌株要求必须是形态、 染色反应、 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型而稳定的菌株。实验结果重复性好,极少发生变异,国际社会认可,来源于专门机构。2.1.5.2 标准菌株来源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国家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2.1.5.3 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冷冻干燥法:最理想的保存方法,不改变菌种性状
15、,保存时间长,手续繁琐,需专门的冷冻干燥设备。菌种保存中心均采用此法。冰冻保存法:此法较简单,将细菌混悬于脱纤维羊血或脱脂牛奶中,置液氮或-20冰箱保存,但细菌经多次转种,性状可能发生变异。培养基保存法: 最简易方便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包括: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适于一般细菌的保存,置4冰箱可保存1个月; 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适于链球菌,可半月转种一次;半固体穿刺法:穿刺培养基并加液体石蜡,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2.1.5.4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必备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金黄色葡萄
16、球菌ATCC25923 、粪肠球菌ATCC29212 2.1.6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应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关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仪器需进行检定校准,设备仪器的运行状况记录,维修后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检查,应具有完整的检查记录。2.1.6.1 温度计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2022 食品 微生物 检验 实验室 如何 系统 进行 工作 质量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