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8.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6年下半年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 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 “网红”就蹙眉, 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网红” 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
2、的追捧, 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然而,“网红” 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 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
3、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 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
4、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 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试想,如果有一天, 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
5、, 高高在上地批判 “网红”更有意义。(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02 月 26 日 05 版)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2 B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
6、心灵。C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D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B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C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
7、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D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网红”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B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C“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
8、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 见彧于乐游园, 因设宴乐。 彧闻乐声
9、, 歔欷,涕泪交下, 悲感傍人, 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 不以为责。 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 辞旨恳切。 衍乃以礼遣。 彧性至孝, 事父母尽礼, 自经违离, 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
10、,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3 (节选自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自前后奔叛/ 皆希旨称魏为伪/ 唯彧上表启 / 常云魏临淮王B自前后奔叛 / 皆希旨称 / 魏为伪 / 唯彧上表 / 启常云魏临淮王C自前后奔叛/ 皆希旨称 / 魏为伪 / 唯彧上表
11、/ 启常云魏临淮王D自前后奔叛/ 皆希旨称魏为伪/ 唯彧上表 / 启常云魏临淮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B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C河阴:“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B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C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D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5分)(2)陛下中兴, 意欲宪章前古, 作而不法, 后世何
13、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奉寄韦太守陟王维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注】: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高馆:驿馆。岁方宴:一年将尽。8诗作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14、-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4 (1) 诗经氓中用“,”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非常融洽的关系。(2)秋景萧瑟,故古人常以秋景写哀情,例如杜甫登高里一句诗句“ ,”就通过描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秋景,表达出了作者的悲情。(3)杜甫春望中“,”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5、 4)题。( 25分)在途中【美】兰斯顿休斯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 大雪纷飞。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对不起,不行。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对不起,这里不行。”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
16、,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显然,牧师不愿听他诉说这些,而人家也确实有扇门可以关啊!大个子黑人转身走开了。满天飞雪, 他依旧漠然地直冲冲往雪中走去,或许他已感觉到在下雪了。他停下脚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饥饿、疲倦、寒冷。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发现, 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是啊!一座小教堂, 就在牧师住宅的旁边。没错, 是教堂。教堂有两扇门。在夜色中, 宽宽的石阶上铺满了白雪。两扇高高的小圆顶拱门,门两旁各有一根细细的石柱支撑着。正对面有一扇圆形的窗,里面衬着挑花纱窗帘,窗格中间镶着
17、十字架,上面钉着石雕的耶稣基督。这一切在街灯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殷实。萨劲特眨眨眼睛,抬头望望,雪花飘进了眼里。这个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他感到饥饿,感到寒冷,感到绝望,而又存着一线希望。他走上石阶,敲了敲门,没有回音。他转动了一下门的把手,门是上了锁的。 他就用肩膀顶门,他有节奏地哼嘿着,就像被铁链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时喊着号子那样。门给撞开了。正当门板要往后倒的一刹那,两名警察乘着警车刚好赶到,他们手持警棍,跑上石阶,一把抓住了萨劲特。这一次,萨劲特有了反抗意识,他抓住门边的一根高石柱,抱紧不放。两个警察使劲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过路的行人都跑到两个警察的背后,抱住他们的腰,帮着一块
18、儿拉。萨劲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接着, 教堂倒塌了。 把两个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砖块、石头和瓦砾堆下,整个教堂都倒在雪地里。萨劲特从瓦砾堆中爬出来,一个劲地朝大街走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5 萨劲特起初还以为自己是独自一人在走着,可是,他还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他回头看看,看见耶稣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齐步走着。他就是教堂圆窗格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 好
19、像就在教堂倒塌那会儿,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的。“真见鬼,”萨劲特说,“我这是头一回看到你从十字架上下来。”“是啊,”耶稣说,他的脚步把雪踩得沙沙作响。“天啊!我明白,你一定乐意从十字架上下来。”“当然乐意。”“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给钉了两千年?”“一点儿没错。”“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俩人继续在雪地里走着,一直走到铁路旁。铁路上的红绿信号灯,被黑夜中的飞雪半遮着。铁轨一边的远处,有一堆篝火,是一些无业游民点燃的。“我可要歇脚了。我实在累了。”萨劲特说。“我要继续往前走,到堪萨斯城去。”耶稣说。“好吧,回头见!”大约清晨六点, 有一列货车经过, 萨劲特沿着铁轨飞
20、跑过来,紧接着一跃身抓住了货车,想翻进一节敞顶煤车。说也奇怪, 那节煤车里全是警察。靠近他的那个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节上打。他设法想翻进去,他直着嗓子嚷:“妈的!让我进车厢!”“住嘴!”警察咆哮着,“你这疯黑鬼!”忽然,萨劲特意识到,他确实在监狱里,哪来的什么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火车。晚上流的血,现在都干了。结在脸上,头痛得厉害。过道里的那个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关节,因为他抓住监狱的铁栅门死劲地摇晃,想把这扇门撞开。(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失业的
21、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的遭遇。B“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和他齐步走着”这些细节描写,使本来是虚构的情节,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C石人耶稣说:“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表现了耶稣对萨劲特的友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形成了对比。D萨劲特站在多赛牧师的家门口,希望多赛牧师收留他,但是多赛牧师拒绝了他,原因是多赛牧师家已经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E作者先后写了“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他饥饿、疲倦、寒冷”这样的话,目的是说明萨劲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无奈。(2)根据小说内容,梳理小说情节?(6 分)(3)小说中写到了牧师的“住宅的大门”、
22、教堂的“门”、监狱的“铁栅门”,作者写这些“门”有什么用意?(6 分)(4)作者 在拉倒教堂之后,产生了一个幻想,作者为什么要构思这个幻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8 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6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分)陈忠实自述人生路陈忠实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
23、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 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 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 年秋天, 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 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 去读书, 去回嚼 20 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
24、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 ,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 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 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
25、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2 年高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