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doc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WORD格式.可编辑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 发布的招标文件, 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一、 工程状况项目 ,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二、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城镇地籍调查规
2、程(TD100193).3,城市测量规范。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三、 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3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1.4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2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2。2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
3、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3.1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3。2平面控制测量3.2。1勘测定界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3.2。2勘测定界首级平面控制网
4、应符合表1要求。表1首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控制区面积(km2)1051050。1首级控制等级四等以上控制网一级小三角(边)网或一级导线网二级小三角(边)网或二级导线网图根导线3.2。3若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3.2。4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4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
5、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关系距离法放样。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或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在图上量出界址点与邻近现有地物的边长(三条以上),或利用给定的拟用地边界与现有地物的距离夹角等.在实地采用边交会、边角交会等方法放样界标位置。4。2如果项目用地范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线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的行政界线
6、交点上加设界标。基本农田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线同用地界线的交点应加设界标。4.3界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4。4界标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标、带帽钢钉界标及喷漆界标.(各类界标应用范围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4。5界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范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铁路、公路等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编号可以采用里程+里程尾数编号.4.6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
7、交点.4。7界标位置在实地确定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场测记“界址点点之记”。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点之记可一公里做一至二对点之记,但明显的拐点应做点之记。4。8若界址点在河沟池塘水域中,界标可埋设在岸边,待有条件时再补设界标.5界址点测量5。1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5.2界址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须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仪器对中中误差不得超过3mm,距离测量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使用电磁波测距仪时,距离一般不超过200m,个别放宽至300m,使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得超过2尺段。相邻测站至少应检测一界址点。5.3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
8、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5.4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 10cm范围内.5.5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极限。表2实测发界址点精度指标 单位为米界址点精度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中误差一级0.05二级0.10三级0。15一般地区界址点精度等级不低于二级;特殊困难地区界址点精度等级不低于三级6面积计算和汇总 6.1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
9、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6。2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6.3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市(县)、乡(镇)、村(组)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6.4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6.5面积量算单位为m2,取至0。01 m2。7勘测定界图7
10、.1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7。2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7。3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勘测 定界 技术设计 方案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