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X).doc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X).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处置程序(X).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和程序1基本原则1。1 坚持救人第一、防止灾害扩大的原则.在保障施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果断抢救受困人员的生命,迅速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防止灾害扩大。1。2 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由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和现场情况变化领导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具体处置,重大决策由总指挥部决定。1.3 坚持信息畅通、协同应对的原则。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应保证实时互通信息,提高救援效率,在事故单位开展自救的同时,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要求参与救援。1.4 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原则。在处置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控制事
2、故范围,减少对人员、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1。5 在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考虑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以救援为借口,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2 基本程序2.1 应急响应2。1。1 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并统一指挥实施。2。1。2 事故单位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2。1。3 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赶赴事故现场(或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总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成员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2。1.4 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划定本单位警戒隔离区域,抢救、撤离遇
3、险人员,制定现场处置措施(工艺控制、工程抢险、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及时将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进展报总指挥部,向总指挥部提出外部救援力量、技术、物资支持、疏散公众等请求和建议。2.1.5 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情况对应急救援进行指导,划定事故单位周边警戒隔离区域,根据现场指挥部请求调集有关资源、下达应急疏散指令。2。1。6 外部救援力量根据事故单位的需求和总指挥部的协调安排,与事故单位合力开展救援。2。1。7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应及时了解事故现场情况,主要了解下列内容:遇险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情况。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量、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周边建筑、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事故
4、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材、队伍等应急力量情况.-有关装置、设备、设施损毁情况。2.1.8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情况变化,对救援行动及时作出相应调整.2。2 警戒隔离2.2.1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自身及燃烧产物的毒害性、扩散趋势、火焰辐射热和爆炸、泄漏所涉及到的范围等相关内容对危险区域进行评估,确定警戒隔离区。2.2。2 在警戒隔离区边界设警示标志,并设专人负责警戒。2。2。3 对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证道路畅通。2.2.4 合理设置出入口,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2。2.5 根
5、据事故发展、应急处置和动态监测情况,适当调整警戒隔离区.2.3 人员防护与救护2.3。1 应急救援人员防护2.3。1.1 调集所需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2.3.1。2 控制、记录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2.3.1.3 现场安全监测人员若遇直接危及应急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救援队伍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救援队伍负责人、现场指挥部应当迅速作出撤离决定.2.3。2 遇险人员救护2。3。2。1 救援人员应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将遇险受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区.2。3.2.2 将警戒隔离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
6、,撤离要选择正确方向和路线。2。3.2.3 对救出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登记后,交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处置。2.3。3 公众安全防护2。3。3.1 总指挥部根据现场指挥部疏散人员的请求,决定并发布疏散指令。2。3。3.2 应选择安全的疏散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2。3。3。3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指导疏散人员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采取简易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2。4 现场处置2.4.1火灾爆炸事故处置2。4。1。1 扑灭现场明火应坚持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依危险化学品性质、火灾大小采用冷却、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破拆、封堵、排烟等方法进行控制与灭火。2.4。1。2 根据危险化学
7、品特性,选用正确的灭火剂。禁止用水、泡沫等含水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火灾;禁用直流水冲击扑灭粉末状、易沸溅危险化学品火灾;禁用砂土盖压扑灭爆炸品火灾;宜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扑灭腐蚀品火灾,避免腐蚀品溅出;禁止对液态轻烃强行灭火。2.4.1.3 有关生产部门监控装置工艺变化情况,做好应急状态下生产方案的调整和相关装置的生产平衡,优先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的水、电、汽、交通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2。4.1。4 根据现场情况和预案要求,及时决定有关设备、装置、单元或系统紧急停车,避免事故扩大.2。4.2 泄漏事故处置2。4.2。1 控制泄漏源2。4.2.1。1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单位应根据
8、生产和事故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采取停车、局部打循环、改走副线或降压堵漏等措施。2.4。2.1.2 在其他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发生泄漏,应根据事故情况,采取转料、套装、堵漏等控制措施。2.4。2.2 控制泄漏物2。4。2。2.1 泄漏物控制应与泄漏源控制同时进行。2。4。2。2。2 对气体泄漏物可采取喷雾状水、释放惰性气体、加入中和剂等措施,降低泄漏物的浓度或燃爆危害.喷水稀释时,应筑堤收容产生的废水,防止水体污染。2。4。2。2。3 对液体泄漏物可采取容器盛装、吸附、筑堤、挖坑、泵吸等措施进行收集、阻挡或转移。若液体具有挥发及可燃性,可用适当的泡沫覆盖泄漏液体。2.4.3 中毒
9、窒息事故处置2。4.3.1 立即将染毒者转移至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空气无污染区域,并进行紧急救治。2。4。3。2 经现场紧急救治,伤势严重者立即送医院观察治疗。2.4。4 其他处置要求2.4。4。1 现场指挥人员发现危及人身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迅速发出紧急撤离信号。2.4.4.2 若因火灾爆炸引发泄漏中毒事故,或因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应统筹考虑,优先采取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防止灾害扩大的救援措施。2。4.4。3 维护现场救援秩序,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车辆碰撞、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事故。2.5 现场监测2.5。1 对可燃、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浓度、扩散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2。5。2 测定风
10、向、风力、气温等气象数据。2。5。3 确认装置、设施、建(构)筑物已经受到的破坏或潜在的威胁。2.5.4 监测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2。5。5 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根据现场动态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救援行动方案。2。6 洗消2。6。1 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2。6。2 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对所有染毒人员及工具、装备进行洗消。2。7 现场清理2。7.1 彻底清除事故现场各处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2.7。2 对泄漏液体、固体应统一收集处理.2。7.3 对污染地面进行彻底清洗,确保不留残液.2。7。4 对事故现场空气、水源、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及时报告现场指挥部和总指挥部。2.
11、7.5 洗消污水应集中净化处理,严禁直接外排。2.7。6 若空气、水源、土壤出现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2。8 信息发布2。8。1 事故信息由总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2。8。2 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2.9 救援结束2。9.1 事故现场处置完毕,遇险人员全部救出,可能导致次生、衍生灾害的隐患得到彻底消除或控制,由总指挥部发布救援行动结束指令。2。9.2 清点救援人员、车辆及器材。2。9。3 解除警戒,指挥部解散,救援人员返回驻地.2.9.4 事故单位对应急救援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对救援行动进行总结评估,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AQ/T 305
12、2-2015)附录1、警戒隔离区设置1.1定义初始隔离区:是指发生事故时公众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是一泄漏源为中心的一个圆周区域。圆周的半径即为初始隔离区。该区只允许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防护区: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蒸汽、烟雾或粉尘可能影响的区域,是泄漏源下风向的正方形区域。正方形的边长即为下风向疏散距离。1.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表1。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UN No/化学品名称少量泄漏*大量泄漏*紧急隔离白天疏散夜间疏散紧急隔离白天疏散夜间疏散1005 氨(液氨)30m0。2km0。2km60m0。5km1。1km1008 三氟化硼(压缩)30m0。2km0。
13、6km215m1。6km5。1km1016 一氧化碳(压缩) 30m0。2km0。2km125m0.6km1.8km1017 氯气 30m0。3km1.1km275m2。7km6.8km1023 压缩煤气 30m0.2km0.2km60m0。3km0.5km1026 氰(乙二腈)30m0。3km1。1km305m3.1km7.7km1040 环氧乙烷 30m0。2km0.2km60m0.5km1。8km1045 氟气(压缩) 30m0.2km0.5km185m1。4km4.0km1048 无水溴化氢 30m0。2km0.5km125m1.1km3.4km1050 无水氯化氢 30m0。2km0
14、。6km185m1.6km4.3km1051 氰化氢(氢氰酸)60m0。2km0。5km400m1。3km3。4km1052 无水氟化氢 30m0。2km0.6km125m1.1km2。9km1053 硫化氢 30m0.2km0。3km215m1。4km4.3km1062 甲基溴 30m0.2km0。3km95m0.5km1。4km1064 甲硫醇 30m0。2km0。3km95m0.8km2。7km1067 氮氧化物 30m0.2km0.5km305m1。3km3。9km1069 亚硝酰氯 30m0.3km1.4km365m3。5km9。8km1071 压缩石油气 30m0。2km0.2km
15、30m0.3km0.5km1076 双光气 60m0。2km0。5km95m1。0km1。9km1076 光气 95m0。8km2.7km765m6。6km11。0km1079 二氧化硫 30m0.3km1。1km185m3.1km7.2km 1082 三氟氯乙烯 30m0。2km0。2km30m0。3km0.8km1092 丙烯醛(阻聚)60m0.5km1。6km400m3.9km7。9km1098 烯丙醇 30m0。2km0。2km30m0。3km0。6km1135 2氯乙醇 30m0。2km0。3km60m0。6km1。3km1143 2丁烯醛(阻聚)30m0。2km0。2km30m0.
16、3km0。8km1162 二甲基二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1。1km2.9km1163 1,1-二甲基肼 30m0.2km0。2km60m0.5km1.1km1182 氯甲酸乙酯 30m0。2km0.3km60m0。6km1。4km1185 乙烯亚胺(阻聚)30m0。3km0。8km155m1。4km3。5km1238 氯甲酸甲酯 30m0.3km1。1km155m1。6km3。4km1239 氯甲基甲醚 30m0。2km0.6km125m1.1km2。7km1242 甲基二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1。6km1244 甲基肼 30
17、m0.3km0。8km125m1.1km2。7km1250 甲基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1。1km2。9km1251 甲基乙烯基酮(稳定)155m1。3km3。4km915m8。7km11。0+km1259 羰基镍 60m0。6km2。1km215m2.1km4。3km1295 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1.3km3。2km1298 三甲基氯硅烷 30m0。2km0。2km95m0。8km2。3km1340 五硫化磷(不含黄磷和白磷) 水中泄漏30m0.2km0.5km155m1.3km3。2km1360 磷化钙(水中泄漏)30m0。2
18、km0。8km215m2。1km5.3km1380 戊硼烷 155m1.3km3。7km765m6。6km10。6km1384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水中泄漏 30m0。2km0.2km30m 0。3km1。1km1397 磷化铝(水中泄漏)30m0。2km0。8km245m2。4km6。4km1412 氨基化锂 30m0.2km0。2km95m0。8km1.9km 1419 磷化铝镁(水中泄漏)30m0.2km0。8km215m2。1km5。5km1432 磷化钠(水中泄漏) 30m0.2km0。5km155m1。4km4。0km1433 磷化锡(水中泄漏)30m0.2km0.8km18
19、5m1.6km4.7km1510 四硝基甲烷 30m0。3km0。5km60m0.6km1。3km1541 丙酮合氰醇(水中泄漏)30m0。2km0。2km95m0.8km2。1km1556 甲基二氯化胂 30m0。2km0。3km60m0。5km1。0km1560 三氯化砷 30m0.2km0。3km60m0。6km1.4km1569 溴丙酮 30m0。2km0。3km95m0。8km1。9km1580 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60m0。5km1。3km185m1。8km4.0km1581 三氯硝基甲烷和溴甲烷混合物 30m0。2km0。5km125m1。3km3.1km1581 溴甲烷和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 化学品 事故 应急 救援 基本原则 处置 程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