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颈部淋巴结核怎么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颈部淋巴结核怎么治.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 颈部淋巴结核怎么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 颈部淋巴结核怎么治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结果: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治愈率达到100,而且毒副作用小。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消瘰汤;颈部淋巴结结核 中图分类号R5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XX)12(b)-168-02 淋巴结结核是临床常见的结核病之一。包括肺门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等。颈
2、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30岁以上的少见。其发病缓慢。常偶然发现黄豆大、鸽蛋大或鸡蛋大,开始无痛、质地较硬,具有散在性、活动性,无粘连,有轻度压痛的肿块。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肿块活动度逐渐减少,可排列成串珠状。病人有疲乏、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传统的抗结核治疗是应用西药化疗。疗程长、药物毒副作用大,很多患者不能坚持、耐受,而且近年来耐药病例的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上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几年我们采用中两医结合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核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4例,其中男性31例,占41.89,女性43例,占58.
3、11;年龄356岁,平均29.6岁;病程3个月4年。 1.2临床表现 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51例,占68.92,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23例.占31.08;单个淋巴结肿大者2例,占2.70.2个淋巴结肿大者16例,占21.62,3个淋巴结肿大者21例,占28,38,4个淋巴结肿大者14例,占18.92,5个淋巴结肿大者11例,占14.87,5个以上淋巴结肿大者10例,占13.51;形成脓肿破溃成窦道者11例,占14.87;合并肺门结核的9例,占12.16,合并肺内结核的6例,占8.12;伴有发热、盗汗、疲乏.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者36例,占48.65。 1.3诊断依据 所有74例患者均取病变组织进
4、行PCR检测,呈阳性结果.且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淋巴结结核。 1.4治疗方法 1.4.1西医治疗应用西药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可根据病情加用链霉索、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1.4.2手术治疗淋巴结边界清楚、活动良好、结核中毒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者,在局麻下切除肿大的淋巴结,伤口一期愈合后继续服用药物治疗3个月。已形成寒性脓肿而尚未穿破者.可行潜在性穿刺抽脓。从脓肿周围的正常皮肤处进针,尽量抽尽脓液,然后向脓腔内注入5异烟肼溶液或10链霉素溶液作冲洗,并留适量于脓腔内,每周23次,直到脓肿消失。寒性脓肿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者。如感染不明显.可行刮除术,
5、细心地将结核病变组织全部刮除。伤口不加缝合。用链霉素溶液换药。寒性脓肿继发化脓性感染者。需先行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必要时再行刮除术。 1.4.3中医治疗自制消瘰汤主要成分:夏枯草、猫爪草、浙贝母、玄参、柴胡、连翘、当归、白芍、陈皮、党参、黄芪、甘草等。伴肾阴虚者加用熟地、山药;伴感染、咳嗽、低热者加百部、黄连,去当归、白芍等。根据年龄和体质量调整中药剂量,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口服,疗程13个月。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肿大的淋巴结消失。临床症状改善。好转: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明显减小。临床症状缓解。无效:肿大的淋巴结无明显减小,临床症状无改善。 2.2结果 所有74例患者经过
6、3个月治疗,临床治愈65例,占总数的87.84;好转9例;无效0例。同时伴有肺门和肺内结核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复查x线病情基本稳定。所有患者经过随访15年,无再发淋巴结肿大。 3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重新回升的趋势。但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不一定以典型的肺结核形式出现,而体表淋巴结结核日渐增多。体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为多见。占90左右。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无明显午后低热,无结核中毒症状。据报道,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好发部位依次是颈后三角、上颈部和颌下区锁骨上及下颈部。在以往单纯药物治疗的较多,然而淋巴结结核因其有完整的包膜或脓腔,全身抗结核药物难以穿透而使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难以达到
7、有效的杀菌浓度,且结核杆菌不断作用于淋巴结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而发生干酪样坏死。近来手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颈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为“瘰疬”,俗名“鼠疮”,其临床特点是“坚而不溃,溃而不合”,“累累大小无定,发作寒热,脓水溃漏。或此没而彼起。”中医认为其病因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丛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忿郁、幽滞、谋虑不遂而成者也;但凡生瘰疬者,男子不宜太阳青筋暴露,潮热咳嗽,自汗盗汗;女人不宜眼内红丝,经闭骨蒸,五心烦热,男妇有此,后必变疮痨,俱为逆症,难收功也。又述,病之后期,肝火愈旺,下烁肾阴,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有时可转入损途,每因体虚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自拟消瘰汤,其中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浙贝母、玄参化痰软坚散结消核共为主药;柴胡、连翘、陈皮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行气健脾化痰共为辅药;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甘草补气养血和营、解毒托毒,导诸药人经,增强个体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扶正祛邪,共为佐使药。共奏抗痨杀菌、增强免疫、吸收消散,使本病得以痊愈。这种标本兼治的综合疗法,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因此提倡中西医相结合,发挥中西药两种优势,是控制结核病流行更为有效的措施。化疗不良反应是部分患者不能规则用药的原因,因此,配合汤剂辨证加减治疗,及时消除反应症状,是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另一优点。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