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 16个日日夜夜,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与四川灾区人民共同奋战。无数个感人的镜头,多少次骨肉间真情交流,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依然在眼前回放、在梦中萦绕。 第一章 踏征程 组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定: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5月17日,山西省派出由255人组成的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四川,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这255人来自全省10所医院,分别组成10个医疗分队。他们是: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临汾市
2、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阳泉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 这支队伍由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担任总领队,各医疗分队分别由一名院领导任队长。所有队员经过严格筛选,以骨科、胸外、普外等专业的医护骨干为主。全队有厅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1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12人;硕士10人;主任医师40人;副主任医师54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3人;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占全队医务人员的47%。全队共有党员106人,占全队的42%。 医疗队携带了充足的急救药品、手术器械、生活必需品,配备了13辆救护车和1辆保障车,完全具备建立野战医院的能力。 向
3、川 带着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着三晋父老的拳拳爱心,山西省抗震救灾医疗队于5月17日下午两点,携物资飞赴成都。 此时,每一名医疗队员都有一种急迫的心情,希望立即投入战斗,用自己的双手去拯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因为他们知道,每时每刻都会有生命离开,永远不再回来;分分秒秒都会有受难者在流血受苦,需要及时救治。 在机场,前来接送医疗队和运输救援物资的大巴车和货车,排成了长队,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四川省各地的志愿者。成都交运旅游联运公司驾驶员唐德东,是为山西省医疗队服务的志愿者之一。灾情发生后,他和同事们立即加入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近6天的等待,他终于被选派,心里说不出的激动。 从成都出发,灾情越来越重
4、。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车辆疾驶而过,成队成队的救护车队,则迎面开来,闪烁着警示灯。 车队驶进绵阳,防震棚出现在街道两侧,大部分商铺、酒店均已关门歇业,一条条巨大的横幅,写满了醒目的抗震救灾口号,鼓舞着灾民的士气。 从绵阳再往北,医疗救援队一路马不停蹄赶往平武。平武是绵阳市最北的一个县,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损失惨重,通往那里的道路经过解放军的连续抢修,刚刚可以勉强通行,那里是目前最需要医务人员的地方。 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在冒雨行进两个钟头后,上级发来指令安排医疗队原路返回,因为通往平武的道路由于余震和大雨,再次发生严重塌方,交通又被迫中断。此时已是18日凌晨1时。 无奈返回绵阳的人们刚在车上
5、准备休息,车身一阵明显摇晃,又有余震发生了!医疗队员镇定应对,马上有人搭起帐篷。从广播得知,十余公里外的江油市发生了6级以上余震。 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归国博士邓勇志,在医疗队由于余震和暴雨造成的泥石流而中途受阻时,用他的诗表达了这种心情: 向川 心痛/从地心传来/撕裂母亲的胸膛/中国/脚步匆匆/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向川向川/我们一路向川/车轮再快些吧/我们要救死扶伤/余震,滚石,危险/奈何热血满腔/我们一路向川/共赴国难 18日上午10时,医疗队再次起程,直奔平武。路经江油,这座文化名城一片伤痕累累。 “我们很镇定,我们很勇敢,我们有信心。”在从绵阳到江油、平武的路上,贴着这样标志的车身
6、占了绝大多数。 一路辗转,山西省医疗救援队顺利抵达工作点。 第二章战地救治 战地迎来第一位病人 5月18日晚8时40分,医疗队安营扎寨,接诊大帐刚刚竖起,一天饮食未进的队员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当地群众就紧急送来第一位病人。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疗分队,在院长刘强亲自指挥下,组织各科医师紧急会诊,商讨治疗方案,稳定病人情绪,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患者是一位76岁的老大娘,名叫杨媛秀,地震时房屋倒塌,伤了腰部。医疗队员们给老人做了详细检查。他们安慰老人:“没关系,别着急,别紧张,到了这儿您就安全了。” 检查后医生们发现,由于延误就诊时间,此时患者严重脱水,面容痛苦,加之年老和多日的煎熬,病情十分
7、危重,需要紧急抢救。便立即决定,将病人抬进自己的帐篷,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病人的病情和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细心的医疗队员们了解到,老人家的老伴在地震中遇难,年幼的孙子和孙女还在危房中,老人一直放心不下。 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刘强马上指派杨建东和吴斗两位年轻队员,跟随老人的女儿在漆黑的山路上步行数公里,将孩子接到她身旁,并且给他们做了全身检查。 医疗队员们将所带的食物和水分给孩子和老人,把仅有的几件大衣让他们穿上,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老人愁苦的脸逐渐松弛下来,刘强和队员们也都欣慰地笑了。 深夜,刘强又做出重要决定,把帐篷让给病人,留下值班的医生和护士看护病人,其他队员一律睡在外面。虽然经过两
8、天的奔波,大家已经疲惫至极,但是,所有人都因能为灾民做出奉献而激动不已。因此,大家一致同意院长刘强的决定,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夜深了,看到老人家和孩子们安稳地睡着了,刘强悄悄地走出帐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边的队员们由于过度疲劳都沉沉睡去,不时有鼾声和梦呓。 他被队员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眼泪不由得流下来,模糊了双眼。 野战手术室 5月23日,山西省人民医院医疗分队按照计划,长途行进几十公里险要山路,来到响岩镇金字牌灾民集散地巡诊。虽然天气酷热,队员们却都十分认真,逐人逐户询问检查。 坝子中央,数百顶帐篷整齐地搭建在一片空地上,人民子弟兵正紧张有序地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当医疗队员来到2-44
9、号帐篷时,他们注意到一个小孩,左手腕缠着绷带,萎靡不振的样子,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这个细微的情景立刻引起了经验丰富的医疗队员们的注意,便上前询问: “孩子,多大啦?” “12。”小孩嗫喏着回答。 “叫什么名字呀?” “晓文 “上几年级呀?” “6年级。” “让叔叔看看你的手好吗?” 看到医疗队员们一脸诚恳的样子,孩子终于懂事而艰难地伸出受伤的手。骨科主任高俊一边检查伤势,一边和小病号交流。 医疗队员们了解到,这孩子叫何晓文,是南坝镇小学的学生,大地震中幸运逃生,但却失去了至亲骨肉,只有一个年老的爷爷与他相伴。他的左手腕在地震中受了伤,经过简单包扎后,伤口一直没有再处理过。 高俊主任轻巧熟练地打
10、开绷带,仔细检查。伤口裂开约6大小,边缘已经发白,肿胀得像鱼嘴一样。轻轻一挤,一些黄色液体从伤口中渗出。 同许多灾民一样,晓文有着呆滞沉重的眼神,木然的脸,他的左小拇指已经不能伸缩,显然是肌腱断裂合并伤口化脓感染,需要紧急处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否则,晓文的手腕甚至左手的全部功能都会出现永久缺失,造成残疾的危险。 经与晓文的爷爷商量、沟通后,省人民医院医疗分队果断决定,就地在救护车上进行手术。 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展开手术台、准备好医疗器械和局麻药物,一切都进行得快速且有条不紊。 高俊主任主刀,胡伟医生做助手,手术在严格的操作中进行,在娴熟、默契的配合下,进行得顺畅快捷。 孩子露出了纯真的笑脸
11、,一张灿烂的、带着感恩的笑脸,在这个特殊的手术室内迅速荡漾开来,很快便写在每一个医疗队员的脸上。 为地震遗孤雷佳祺疗伤 一天,长治医疗小分队去响岩镇的一个灾民点巡诊,经过一个医疗救助站时,常谊林队长带着队员下车查看滞留在这里的伤病员。这里的设施条件非常简陋,简易塑料棚下堆放着许多行军床,医生护士们都是露天治疗处置。 一个小女孩引起长治医疗队员的注意。她神情呆滞、面无表情,似乎失去了孩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大家明白,这个孩子一定又是一个地震遗孤,因此,十分小心地为这个小女孩检查病情,关切地与她交流。 小女孩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雷佳祺,刚满10岁,是南坝小学的一名学生。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老师和许多
12、小伙伴也不幸遇难了,如今,她孤身一人在一个邻居阿姨的照顾下,依靠政府和部队的救济生活。这些情况都是阿姨和病友们讲的,小佳祺偶尔吐出一半个字,表情始终木然呆滞。 孩子的左侧面部皮肤擦伤,耳廓也撕裂了,包扎的纱布早已松散。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左耳根部已经痂下积脓,周围皮肤明显肿胀。当地医院已经进行过两次穿刺,效果不明显,皮肤在进一步剥脱、分离,有坏死可能。这种情况必须紧急处理,否则,一旦感染扩大,毒素吸收,有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队员郭永平、郭家斌、张江涛主任医师同杨国萍、赵国琪等立即准备好药品器械,精心地为她清除伤口里面的坏死组织,进行了切开引流,
13、然后用双氧水、庆大霉素冲洗创面后,包扎固定。 经过一番细心处置,小佳祺整洁光鲜了许多,可爱的小脸蛋上也显出一丝红晕。 第二天,大家又来到她身旁,为她换药,处理伤口。富有爱心的护士们还给她带来了饼干、巧克力等许多好吃的,甚至把她们自己心爱的一些小饰品也拿出来送给她。 一连数日,长治医疗分队的同志们将看望小伤员雷佳祺,为她送爱心,换药、观察病情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直到孩子的伤口完全愈合,他们才放下心来。 医疗队将换防撤离平武医疗基地时,长治分队全体最后一次看望小佳祺,与她依依惜别。到了最终分别的时刻,许多医生护士已经泣不成声。 从青峰岭上肩扛手抬运病人 5月22日中午时分,太原市中心医院医疗分
14、队的队员们刚刚巡诊归来,还没有来得及端起饭碗,只见三位老乡急匆匆地寻到驻地。凝神细看,为首的人便是上午巡诊时的向导牛飞村党支部书记。 支书说,两位来人是他们村的村民,长期在外地打工,今天刚刚赶回家,恰好听说医疗队来村中巡诊,就急忙恳请支书带他们寻找,请医疗队救救他们病重的母亲。看到他们焦急紧张的神情,医疗队立即出车,派骨科医生郭志坚、护士罗晓燕以及两位120队员邢建生和潘东胜,紧急出动赶往牛飞村。 原来,他们在外打工,家中仅留老母一人,独自居住在牛飞村青峰岭上。地震发生时,家中房屋倒塌,将老母压在下面,是解放军将老人从瓦砾中救出来。 青峰岭山势险要,道路崎岖,一条山间土路只通到山脚下,上山下山
15、全靠两条腿。 汽车在泥泞狭窄的道路上艰难行驶了一段时间,一向老练的司机潘东胜再也不敢往前开了。因为路况不明,多处塌方堵塞路面。郭志坚他们只好下车,带上担架及必要的药品器械,步行前进。 一会儿功夫,队员们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了。经过近两小时的艰难跋涉,救援队员们终于来到老人居住的简易防震棚,稍微喘息片刻,便立即为老人检查病情。他们发现,老人由于腰椎受伤后既没有卧床休息,又没有得到适当治疗,因此病情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情况严重,骨科医生郭志坚果断决定,立即转送病人到条件较好的医院诊治。 三四公里的陡峭山路,四位队员和两位患者家属轮换着,硬是靠肩扛手抬将病人运下山,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象。
16、况且山间小路是如此狭窄,多数地方仅容一人通过,但是他们却必须抬着担架,还得保持担架的绝对平衡。因为脊髓受压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腰部的扭动受力,有时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脊髓的再损伤,加重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截瘫,造成终生残疾。因此郭大夫首先给病人做了非常认真的腰部固定,然后要求大家在行动中尽可能保持担架的水平。 路上,由于高度紧张,老人忽然呕吐,护士罗小燕顾不上脏臭,立即为病人清理,并仔细用手将老人口腔内的污物清理干净,防止她因此发生窒息。 当他们将病人安全转送到江油市人民医院时,医疗队员们终于舒了一口长气。 成立帐篷医院 余震时有发生,队员们身下仅有一层薄薄的防潮垫,可以非常清晰
17、地感觉到地面的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令人一时窒息,心脏猛烈地狂跳起来,久久难以平静。 几天来,天气炎热,医疗队外出巡诊,已深入到周边四个乡镇。每个灾民收容点都聚集着来自周围村镇的数千灾民,每家拖着一个巨大的蛇皮袋子,里面装着他们从废墟中抢出的所有家当。 由于居住条件差,人员混杂,环境卫生、饮水及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条件下长期生活,容易滋生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一系列传染病。这让山西医疗队特别担心。 尤其是总队长王峻更是放心不下,除了繁忙的队内事务,他亲自踏遍了周围的村村镇镇,对灾区伤病的发生、传播、发展有了最真实全面的了解,一套系统的防病治病措施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山西医疗队在当地已形成
18、较大的影响,不断有灾民前来就医,每天达到数百人之多。 为使病人得到规范诊疗,经过慎重思考,总队长王峻做出重要决定,成立帐篷医院,集中收治病人,集中管理病人,并责成运城市医疗分队筹建基础设施,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运城队白月奎队长连夜召开全体队员会议,制定了筹建方案,成立了筹备组。 次日清早,大家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起行动,清理场地,搭建帐篷,安置病床,干得热火朝天。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全体队员集思广益,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红十字,他们亲自动手,利用废弃的彩纸、胶带拼接;没有被褥,护士们抱来自己的被褥铺在床上;没有床号,他们做出精巧的卡片,端庄地写上数字,挂在每个床头。 短短
19、的两小时后,一个像模像样、具有一定规模的帐篷医院诞生了。医院内设置了接诊室、处置室及临时输液区。 另外,帐篷医院还特别设置了住院部,病区内整齐地摆放了11张病床。他们还严格划分了清洁区、污染区,把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开。一些自制的小盒子摆放在显眼的地方,作为收集针头、刀片的利器盒。 王峻总队长严格仔细地检查了帐篷医院的所有设施,对运城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并随即宣布:山西赴川医疗救援队帐篷医院正式开诊! 120紧急救援车队 由太原市中心医院和太原120急救中心组成的救援医疗分队,是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紧急应变能力的快速高效、经过严峻考验的队伍。他们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司机师傅组成,在太
20、原市的日常紧急救援工作中,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这支队伍共拥有成员28名,车辆4台,是此次山西医疗救援队中阵容最大的一支。 除了直接服务于灾区人民外,他们还主动为兄弟医疗队服务,自觉负责起山西省医疗总队指挥部的后勤保障、交通及通讯等任务,承担起山西医疗救援队救护车统一指挥调配任务。特别是120急救中心,承担着全省各分队的主要外出任务,这些司机师傅们每天工作在路上,他们的危险要高过其他人许多倍。 5月16日,太原市120急救车队的同志们不辞辛苦,冒着大雨,在前往四川灾区的路上连续行驶17个小时,将救灾物资运往绵阳与医疗队会合。紧接着,又与医疗队一同赶赴灾区平武县响岩镇。进入工作驻地当天,太原
21、市120急救车队便接到命令转送6名骨折重伤病人。 6名重伤员均是地震重灾区平武县南坝镇的病人,通往那里的县级公路因地震已经完全瘫痪,120救援车队只能绕道行驶在狭窄、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几名司机在董玉柱主任、刑建生、杨来群、温江杨几位站长的协同指挥下,发扬120急救人特有的团队协作精神,沉着应战,爬山、淌河、下沟,辗转于震区最艰险的路段。冒着生命危险,探路、推车、垫石、在悬崖边会车,一路上还不忘安抚和关照每一位病人,尽量减轻伤员的痛苦。 100余公里的山路,他们走了近六个小时。李秀中、陈国平、霍重生三位车队队长,凭着几十年练就的高超车技,克服重重困难,绕过滚落的巨石,避开滑落的虚土,穿过齐膝的的
22、河水,爬越险陡的崖路,将6名重伤患者平安转送到江油市人民医院。 26日中午12点,太原120急救中心车队,再次奉山西省抗震救灾医疗总队指令,从平武县响岩镇基地出发,赶赴绵阳接送赴晋治疗的首批地震伤员。 下午3点钟,120急救车队带领大同医疗分队队员,分别前往绵阳市四零四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协和医院、江油市人民医院、安县人民医院等六家医院筛查病人,直到晚上11点,车队往返转运60余名病人。 5月27日凌晨6点,所有太原120急救车队人员集结完毕,带着山西医疗救援队大同和临汾两个分队的50名队员,紧急赶赴绵阳市火车站,护送首批转移到山西各大医院治疗的地震伤员。 第三章营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抗震救灾医疗队在四川 山西 抗震 救灾 医疗队 四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