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专生的命运之变.docx
《一代中专生的命运之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代中专生的命运之变.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代中专生的命运之变一代中专生的命运之变 打开文本图片集 眼看曾经的同学在大城市读书、奋斗,自己手中只有“不值钱”的中专文凭,他们并不甘心。 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文桢都羞于与别人谈起自己的学历,“觉得憋屈”。他想不通自己当年以陕西富平全县中考第5名的成绩考入的中专学校,才过了10多年,地位一落千丈,倒成了“差生才会去上的学校”。 像他一样心有不甘的人不在少数。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中等专业学校,姿态风光,受尽了周围同学和家长的羡慕。在中专录取率低至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成城镇户口,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的“铁饭
2、碗”和干部身份。 3年后,当年的初中同学参加高考,有的考上重点大学,离开家乡去了大城市,他们则回到小城市或者农村,走上不同的基层工作岗位,成为小学老师、乡镇医生、财政所职工 等到中专教育不再“包分配”之后,这一学制瞬间急剧贬值。最初一批回到基层的毕业生渐渐被人遗忘,失去了往昔荣光。眼看曾经的同学在大城市读书、奋斗,自己手中只有“不值钱”的中专文凭,他们并不甘心。 家庭选择 得知自己被中专录取的那一天,来自安徽一个落后县份的杨昊记得“全家都很开心”。那年中考,杨昊考了全县第一名,“可以上省重点高中”。但欣喜之后,他还是选择进入中等师范专科学校。“帮家里减轻负担”。不少中专生的出身与杨昊类似,继续
3、念高中甚至大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比之下,中专的优势明显表现了出来。中专生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铁饭碗”,进校就保证毕业会分配到中小学当教师,拥有干部身份。同时,还能跳出“农门”,户口从农村转到城镇。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些待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当时,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高于重点高中,凡是考上中专的多为中考佼佼者。“这些人如果当初没有进入中专,那么,可以肯定地讲,那些80年代中后期考上大学的很多人就会落榜。”孙文桢略显骄傲地评价道。 孙文桢毕业于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1982年,该校招录了第一批优秀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孙文桢为其中一员,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中专”。 那还是中专生
4、颇感优越的年代,毕业时的分配和待遇都很好。虽然在15、16岁的年纪,孙文桢和同学多因家庭安排懵懂选了中专,但他们进校学习时仍“满怀热情和热血”。 素质教育 对于在中等师范的学习经历,多位毕业生都不约而同地用了“素质教育”这个词。 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的张涛甫曾就读于安徽六安师范学校,他形容自己在那里度过了3年“非功利”學习的时光。“师资配备是全六安王牌的老师,定位不是高考,教材跟高中不太一样”。在六安师范学校学习,以成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应试压力并不大。 在不以功利目的为衡量标准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全面发展,各种可能性都可以探索”。张涛甫记得,同学们中有喜欢美术、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代 中专生 命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