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语言学和语系的角度审视汉语与英语的差异.docx





《从地理语言学和语系的角度审视汉语与英语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地理语言学和语系的角度审视汉语与英语的差异.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地理语言学和语系的角度审视汉语与英语的差异从地理语言学和语系的角度审视汉语与英语的差异 摘要在全球化和中国扩大、深化开放的语境下,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在中国本土发生全方位的碰撞。但是,三十多年来中国民众、教育机构和各级政府对英语和英语教育的态度和投入稍显过度与盲目,而且国人习得英语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英语教育者和研究者往往忽视了汉语与英语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本文就从地理语言学与语系的角度审视这种天然的差异。 关键词汉语;英语;天然差异;地理语言学;语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XX)14-0123-02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兴起以
2、降,西方诸国凭借坚船利炮逐步登陆中国东南沿海并沿长江向中国内陆渗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英语与汉语初次发生大范围、大规模碰撞。20世纪80年代以降,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逐步向外转型,同时引进国外(西方)的科技与文化。在这种“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背景下,汉语与英语再次在中国本土发生大规模、全方位碰撞。作为英语研究者,我们有必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英语的源头是哪里?其流变与传播的过程如何?其源头、流变与传播如何造成其与汉语的差异? 一、语言的地理差异与跨国界传播 “地理语言学,也叫语言地理学,该学科以众多地点的语言事实调查为基础,利用语言地图的方式描述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状况,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解
3、释这些分布的原因,探索语言现象历时变化的过程。”一国之内有不同方言,国与国之间有作为整体的语言之间。语言是国家-民族的身份标识,国家一民族以一定的领土疆界为基础,故该国家-民族语言受地理空间包括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和(或)国家间的政治边界的限制。从一个国家-民族越过边界进入另一国家-民族的疆域,语言呈现渐进式变化,直至最终出现与源语言有较明显差别的另一种语言。这既印证了语言是国家一民族的身份标识,也对应“地理差异就成为语言学中最先被注意到的对象”。一个国家一民族的语言界限大致符合该国(民族)地理界限与政治界限(边界地区存在语言模糊地带),即从相邻(陆上相邻)的A国(民族)到B国(民族),最明显的
4、差异感来自语言。换言之,语言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地理差异(空间差异)。从A到Z26个陆上相邻国家(民族)的理想化模型:若视AL(A国或民族的语言)为源语言,ZL为目标语言,现欲探究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与亲缘性,则须考虑A与Z之间的语言。AL与BL虽有使其保持独立性的“乡土根性”,但由于地理空间上相邻,且语言具有传播性,两国(民族)民众(特别是边界居民)长期频繁交往(不考虑政治或军事隔阂),两种语言在历史的沉淀下有相似性或亲缘性。如果分别视两国(民族)的语言为振荡波,两个振源向四周辐射,波形互相影响,其效果取决于两国(民族)的语言疆界,在两国边界地区这种效果最明显,具体表现为边界地区的语言受到两种语
5、言的影响,故稳定性较差。AL对BL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AL在B国(民族)内的深入逐渐减弱,好似离振源越远波的强度越弱。AL在B的地理空间内因没有语言环境而弱化为AL并叠加BL,逐渐异化为(AB)L;当这种被异化语言的波形进入C国(民族),AL与BL因语言环境的再次改变而分别弱化为A”L与BL并与CL叠加为(A”Bc)L,以此类推,直至Z国(民族),经过26-2=24个国家一民族地理空间与语言环境的改变,AL已变异为AL24*,同时叠加了24种异族语言,与源语言AL已有很大差异,故AL24*对zL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亲缘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被笔者称为“语言波形的渐弱”或“语言亲缘性的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语言学 语系 角度 审视 汉语 英语 差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