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数学课堂.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数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数学课堂.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数学课堂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数学课堂 邱学华先生把尝试教学发展为尝试教育,把尝试思想和策略推广到了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从课堂、学校延伸到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大环境中,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面重点谈一谈如何运用尝试教育理念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氛围,培养尝试意识 尝试意识是尝试行为的先导。邱学华指出:“要抓住一个人生长的关键期,及早对孩子施以尝试意识的培养。” 尝试需要宽松的氛围。面对一个新的任务,紧张、慌乱等都是可以理解的,适当的压力恰是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需要调动的是不回避、敢面对的积极的尝试态度,这就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
2、勇于尝试、乐于尝试、善于尝试的心理支撑。 对待错误的态度直接影响尝试行为。尝试难免要犯错误,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否定学生的努力。每一个人的成长史都是在尝试中改进错误的历史。教师自身也难免犯错,但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犯错,而是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恰恰是成长的智慧法宝。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尝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换个视角看,那分明是学生的创造、创新的火花和思考的萌芽!至少,敢尝试总比不尝试更值得表扬。 尝试意识的养成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孩子们的学习心理,创设和捕捉尝试的契机;善于利用评价的力量,树立和张扬孩子们尝试的信心;善于通过同伴的榜样,激励和引领尝试的内
3、动力。 二、提供线索,引领尝试方法 毫无疑问,学生是尝试的主体,教师没有必要过多介入,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但这不说明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尝试。学生面对新的研究问题时,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个引导性材料,建立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不熟悉的学习内容,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减少孩子尝试活动中各种不必要的分歧线索,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渗透尝试的方法。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老师借用一个图形课件(如右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2.根据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圆中的哪条线段有关?3.根据正方形周长为边长
4、的4倍,猜测:如果圆的周长也与圆中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存在倍数关系,可能是多少倍? 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圆的周长应小于正方形的周长,即小于图中直径的4倍;圆的上下两条弧分别大于直径,所以圆的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从而将圆的周长锁定在直径的2倍到4倍之间,再请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进一步探索、证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关系。在这样的线索引领下,孩子真正经历了一次尝试之旅。 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尝试活动,但有必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教师应提供一个好的尝试线索,给孩子一盏指引思考的明灯。 三、创造机会,搭建尝试平台 尝试为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了基本路径。尝试绝不是嘴皮上的功夫,尝试能力与水平只能在具体
5、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与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尝试的机会,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会尝试。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者三角形。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们设计了1和2合作与3战斗的故事,将“1和2怎样合作才能成为3的倍数,进而赢得与3的战斗呢”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们在合作后获得了丰富的思考成果: 小组1:我们把1和2相加。 小组2:我们用小棒分别代表1和2,发现桌上就是3根小棒。 小组3:我们把数字卡片1和2并排放在一起,组成了12;交换位置后变成21。 四、挖掘资源,丰富尝试路径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尝试 教育 理论 数学 课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