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阅读答案-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夏至》阅读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至》阅读答案-1.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至阅读答案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
2、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
3、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为防止害虫发生。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而在多旱的北方则流行求雨风俗,主要有京师求雨、龙灯求雨等,祈求风调雨顺。 1、结合文本,说说夏至这天具有什么特点?(2分) 2、过了夏至,华南西部的气候有什么变化?(2分) 3、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用来说明什么?(2分) 4、文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出两种,并指出相关语句。(4分) 参考答案: 1、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2分) 2、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2分) 3、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2分) 4、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 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 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第 3 页 共 3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至 阅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