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会所挂什么字-[养生箴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会所挂什么字-[养生箴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养生会所挂什么字 养生箴言养生会所挂什么字 养生箴言 易经智慧 易经中有六个字,曰“功成,名遂,身退。”这个“退”字里,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知足”、“知止”,所谓:“退后一步,天高地阔。”只进不退,是兵卒之力;欲进还退,乃将帅之才。人生之有限,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人生之有悔,让我们懂得了放弃;人生之有爱,让我们懂得了付出。 五字秘诀 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马季,将自己的养生经验总结为五个字:一曰“笑”,即乐观豁达;二曰“俏”,即仪表整洁;三曰“跳”,即体育锻炼;四曰“唠”,即谈心聊天;五曰“掉”,即放下身价。这五个字一气成韵,犹如“脱口秀”。 人生五难 嵇康的难养生论中说到“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
2、;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可见这“五难”,就是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的重要因素,总合起来就是一个字“欲”。因此,古人提倡“清心寡欲”或“欲不求大”。 处事之法 寿世青的养心说中,说到“处事”有三个方法:“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人生在世,必定会遇上形形色色的事情,有此三法,就可以应对自如。我们既不为无端的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的得失而牵肠挂肚,这就是君子的风度。 三悟养生 西游记是世人皆知的神话小说,其中也能使人悟出生命的哲学。唐僧的三个徒弟,分别代表了三种境界:猪八戒称“悟能”,凭着自己的感官
3、表象,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能够超越时空,修成正果,进入了最高的层次。这就是养生的三重境界: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 小事糊涂 常言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则身体会频频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引起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加速了生命的衰老。所以,提倡“小事糊涂”,目的在于减少这种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不置可否”、“听其自然”的态度,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宁慢勿快 西方有句格言:“慢慢走,欣赏啊!”中国人也把“慢”视为一种功夫、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时间是相对的,即使长命百岁,也是转瞬
4、即逝。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同空间一样看待的话,生命就会变得很静、很慢,以至永恒不衰。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不妨“闹中取静”、“忙里偷闲”,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三因原则 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曰:“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修偏一事,不足赖也。”养生方法的多样性,取决于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身体的多种变化,最忌一概而论,千人一方,要切身体会合适与否,要唯物辩证地选择。中医养生始终要坚持“三因”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 仁者寿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一个人如果
5、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短寿。 十字歌 “一次大便成习惯,二次睡眠保身安,三顿饭菜吃适量,四次饮水一千三,五谷杂粮配荤素,六点晚餐定时间,七点新闻必须看,八点健身把步散,九限盐酒要禁烟,十点睡觉不过晚,一日养生十字歌,人人遵循保康健。”这就是南征先生的一日养生十字歌,可以看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之本。 三字经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其养生三
6、字经曰:“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立其目;久久行,金丹熟。”对老人养生颇有意义。 莫攀比 素问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寻找生活的乐趣,要能做到知足者常乐,的确是治病的良药。但生活中很多人喜欢与别人攀比,必然饭吃不下,觉睡不香,久而久之,就会致病魔缠身,如此,则谈何健康长寿?故内经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天人相应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共荣共存。人是万物之灵,也是自然界的产物,素问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
7、,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可见,人是离不开自然界的,否则就无法生存。 少与多 静志安神,清心静养,古人把养生摄神总结为要坚持“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同时戒除“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昏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煎熬无欢。 第一补物 清代王士雄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药粥62种,清代的粥谱专著写进了200多种药粥,可见粥的治疗作用之大,已经深入人心。现代研究指出:以米
8、煮粥,淀粉可以转化为糊精,大分子成分可在缓慢的煮熬中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成分;粥内含有多种酶,可以帮助消化,喝粥可以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又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减肥。 执中致和 宋代养生学家曾说过:“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也。”知身、知道之要,皆在于体。体,即是要体察、体验、感知、感受。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是知身的根本,“和”是知道的核心,中医学就是“执中致和”。 情绪调节 情绪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说明情绪不良会破坏机体的稳定和平衡,从而诱发疾病。古
9、代养生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病的良药,认为“行宽心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忿恨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 淡泊宁静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集气质、修养、智慧、境界于一体,可使人领略生命,顿悟宇宙之理与人生之道;“宁静”则不被物欲所累,可让人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淡泊与宁静,即返朴归真,使生命之光得到进一步升华。 常欲小劳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对于养生保健,他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小劳”,就是适度劳动。他童年时“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体质孱弱;年轻时常常荷锄挎篓,长途跋涉,入深山老林采药;到了晚年,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在居住地附近开辟了一个药圃,栽培各种药用植物,最终享102岁的高寿。 日光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日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曰:夏季养生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冬季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嵇康的养生论中,也有“对日坐定”、“晒以朝阳”的说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盈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