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故里民俗南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颉故里民俗南乐.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仓颉故里民俗南乐仓颉故里民俗南乐 自古被视为天下中心的中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这里是华夏各民族文明相互交融的纽带,而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年味正浓的正月里,隆重的庆典在仓颉故里南乐上演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民俗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碰撞到一起。赶庙会,猜灯谜,闹元宵,种类多样的活动带来节日的气氛,彰显着南乐悠久的历史。 位于河南省东北端的南乐县自汉朝置县以来已有两千年历史。南乐地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汇处,自古这里就是聯通中原与外界的交通要道。来自各地的习俗交融着当地的中原文化,种类繁多的民俗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着,仓颉庙前的庙会是南乐众多民俗文化中的一个。 庙会上人流如
2、织、香火不断,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气息交织在一起。地道的晋冀鲁豫地方名吃也十分诱人,引得众人纷纷品尝。热闹的气氛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被推至顶峰,繁多的民间手艺也吸引着游人们流连忘返。传统的庙会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热闹和欢乐,也向人们传递着南乐仓颉文化的精髓。 仓颉据传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他对各种文字符号加以分类,搜集和整理,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据史料记载,仓颉的故乡在今南乐县史官村,他的陵庙也建于此地。自汉朝以来,各朝代官员每年都要在此进行祭祀活动,而群众则朝圣进香,这一传统延续至今,逐渐成为热闹非凡的赶庙会盛景。 离仓颉庙不远的一处别致的院落,是本地
3、人史国强的家,高墙隔开了庙会的喧闹,却隔不开这里与仓颉文化的渊源。作为史官村人,史国强是听着仓颉的故事长大的,历史与文化触动着他,影响着他多年来对工作的态度。 据传仓颉有双瞳四目,天生睿德。仓颉庙正殿内正中为神龛,仓颉金身塑象端坐其中。周围悬挂的众多对联彰显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其造字功绩的崇敬。 文字是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它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仓颉在谷雨节造字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他的功绩早已深入人心,影响着无数后人。而作为仓颉故里的南乐,在浓厚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下也为自己披上了一层丰富的文化色彩。 伴着元宵佳节的临近,南乐各处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踩高跷、舞狮等民间艺术在节日的氛围中大放异彩
4、。 这些民间的表演是最普通又最耀眼的技艺,这是中原大地从古至今形成的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其中踩高跷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如今在中原地区的节日中总能看到高跷技艺的展现。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些表演,致使这种节庆期间的集会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与各村落紧张刺激的表演所不同,在南乐县的郭庄村,人们正进行着一种细致的工作,制作灯笼。 郭庄村又称灯笼小镇,这里的灯笼文化由来已久。村中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手工艺工作,也为灯笼手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郭正祥作为郭庄村老一辈的手艺人,从事竹编工艺已经多年,灯笼制作的工序虽然复杂,但他对此早已了然于胸。灯笼制作的困难之处在于竹编工艺,繁杂
5、的工序需要耐心与细致。 .如今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即将遗失,郭正祥手中的每一个动作看似简单,动作背后却是祖辈们的智慧与心血,他用双手编织着中原大地上古老民俗的传承。灯笼的种类虽然繁多,它们的结构大同小异。灯笼外层多用竹条或木架作为骨架,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传统的灯笼骨架外一般用通透的红纸作为覆盖,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之意。 午后的郭庄村蔓延着舒缓的节奏,人们在道路两旁晒着太阳,一片祥和的景象。然而南乐的一些村落中却还弥漫着快节奏的器乐声,舞龙队在此紧张地排练着。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如今随着舞
6、龙文化的国际化,舞龙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次日的千人民舞展演将在南乐县的西湖边举行,南乐西湖位于南乐县西侧的马颊河畔。伴着落日余晖,西湖也进入到一片别样的氛围中。湖区总面积1100余亩,它不仅为南乐增添了浓重的色彩,也为县城新增蓄水量400余万立方米。夜间的西湖在灯光映衬下显得尤为壮观和绚丽。 与西湖的夜景交相辉映的是张灯结彩的灯笼小镇郭庄村,每逢元宵佳节,村内四处悬挂的灯笼闪烁出幸福团圆的色彩。灯笼文化融入郭庄村的每个院落,几乎人人都会制作简易的灯笼。传统文化的演变往往与民间生活有关,许多年前,当地人就地取材,用常见的高粱秆和硬纸片制作灯笼框架,用钉子将框架固定后,围绕一圈的红纸既可挡
7、风,也能使烛光透出暖色的幸福感。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总是在民间延续着,人们对民俗的热爱就像南乐县元宵节期间的民舞大展演,处处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在西湖边举办的大展演是近几年来南乐县元宵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仅表演者就有千人之多,他们是南乐各村镇的民众。在南乐这座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城市里,这些表演者的日常生活也与这些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舞大展演在早上的活动开幕式后正式开始,人们着盛装在西湖边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此次活动汇集了南乐县民俗文化的精华,涵盖了舞龙、舞狮、盘鼓、秧歌、竹马、汉船、高跷等众多经典剧目,彰显了南乐民俗文化的多姿风采、多样风貌和多元风格。这次演出为人们献上了一
8、份精美的民俗“大餐”,也给众多外出打拼、逢年回家的南乐人带来一份家乡的问候。 南乐县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与南乐县人民的淳朴和正气不无关系。位于平邑村的南乐县廉洁文化教育馆内,陈列着诸多警示教育的物品,这些图片与警言传递着诚实与廉洁。廉洁文化馆所在的平邑村位于南乐县东北4公里处,平邑村历史悠久,自东周建城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在春秋末期为赵国公子平的封邑,故名平邑。村落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洁的道路和各种富有文化色彩的巷子。中原建筑风格的庭院散落在村中,漫步于平邑村,随处可见刻画着历史痕迹的场所,伴随着村中祥和的气氛与墙壁上描绘的多幅壁画,仿佛走进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古画卷中。 中原的农耕文化由来已久
9、,这与中原的地貌气候紧密相连。广义上的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还包括了中原本地的各种戏剧与风俗。文化馆中陈列的种种老旧的农耕器具和中原地区特有的摆件,正是平邑村农耕文化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 耕地面积达1331亩的平邑村,自重新建设以来,迎来了新的面貌,也续写着它特有的巷子文化与历史痕迹。正如民俗文化馆中陈列的一处处农耕用具所展示的,南乐人民用双手开垦着这片养育着他们的土地。作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也为南乐带来了丰厚的果实,南乐黄梨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南乐县元村的一處院落内,陈朴军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忙碌着,他在等候豆子浸泡工序的完成,
10、这里豆腐干的制作没有因节日的到来而停止。元村豆腐干是南乐县传统名吃之一,以出产地元村命名。元村豆腐干特点是外形方整,白色偏暗,质地细腻,含水量适中。南乐人对这道传统小吃情有独钟,这不仅仅是一道诱人的美食,也是南乐人寄托乡愁的家的味道。 农业的飞速发展虽然逐渐变为自动化,但是与豆腐干一样,古老的传统依旧延续着。南乐民俗文化深厚,其中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早在20XX年,南乐目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儒教徒活动场所的南乐县文庙位于县城东南部,整座文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主要建筑
11、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等。文庙内庄严的氛围在此时欢声笑语的节日里更显浓郁,古朴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肃穆,时间赋予了它斑驳的墙壁,也带给了文庙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伴随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与深刻的历史足迹,南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加快着它现代化的步伐。多种新型产业近几年来在南乐县兴起,雪糕加工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产业在南乐扎根。众多相关厂房在县城内整齐地排列着,这种现代化的加工产业不但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就业问题,也为南乐带来了经济的增长。车间内遍布的大型器械彰显着这一产业的成熟。 南乐县作为农业占比较重的中原城市,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也为各大农产品解决了销路问题。配合着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立使南乐逐步发展出互联网农业。随之衍生出的电子商务产业也是南乐县近年来努力的结晶。 文化的沉淀与科技的发展悄悄改变着南乐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工业的交融使南乐更具魅力。传统在时间的催化中愈发珍贵,绵长。不管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引人入胜的民间手艺,还是历史悠久的仓颉文化,淳朴的南乐人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品味南乐的绚丽与壮美。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