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班童谣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班童谣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在小班童谣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在小班童谣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摘 要:童谣选材于民间文化、来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童谣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于是在我在带班实践的工作中开始着手探究 “如何用将陶行教育理论渗透于童谣教学中,并通过童谣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此,有了少许经验策略。 关键词:童谣教学 生活教育 操作策略 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互为作用。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 一、从点滴生活
2、中渗透教育,激发孩子对童谣学习的兴趣 作为孩子,兴趣是第一位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水平尚浅的小班幼儿这一特点尤为突出。那么,作为小班教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童谣学习氛围?又要为孩子创造怎样的氛围呢? 我们着重于悉心布置班级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找到“童谣元素”,努力营造心理环境,给孩子的童谣学习制造“兴趣点”。 例如在多次发现有小朋友洗手之后忘记关水龙头,我们进行童谣活动争当节水小能手的教授中,并且在班级装饰了许多哭泣的水宝宝形象,孩子们看着这些可爱的水宝宝,自然而然地发出疑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哭呀?”,幼儿对水宝宝的同情心理被激发出来,对“
3、争当节水小能手”也就更加乐意,对童谣的学习也就有了动机。班级孩子大声念出“小朋友来洗手,洗完手关龙头。莫让清水白白流,争当节水小能手”也就没什么困难了1。 二、因时选材,让童谣教学符合孩子的需要 任何教育都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在选择童谣内容时,注重其内容在小班幼儿在园生活时间、具体时令季节以及孩子发展时机三者的配合2。 孩子刚入园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这时我们就搜集资料,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讲述幼儿园生活的童谣幼儿园像我家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在园生活的快乐,体会幼儿园如家、教师阿姨像妈妈的情感。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
4、生活。 入园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针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自理能力进行练习,为了使孩子能更好地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我们进行了童谣小手真干净的学习活动。童谣中“拧开龙头冲冲冲,擦点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以生动形象又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洗手的技能阐述清楚,而孩子在念诵童谣时自然而然地做起了连贯的洗手动作:拧龙头-冲水-打肥皂-搓手-冲水-关龙头-甩手-擦手。我们知道,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中,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远远优于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但在这首童谣中,我们就能便利地将较为烦琐的程序性知识转化为内容上的陈述性知识,幼儿可以比较快地明确动作的“先”与“后”
5、,以及对应动作的频度。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我们又展开了月饼谣爺爷为我打月饼等童谣活动的学习。从童谣中,幼儿初步了解了中秋节,知道了重阳节吃“月饼”的传。班级的孩子,多数都存在“隔代抚养”的状况,通过本次活动,也增进了班级孩子与自己爷爷奶奶直接的情感。 三、细致备课,努力把童谣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针对班级幼儿,我们找出童谣内容与孩子紧密联系的地方,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具的准备到活动环节的设计,我们都做精心的准备。例如在活动动物猜谜歌中,我们首先依据童谣中动物出现的次序制作了精美的PPT,同时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补丁”一词,我们还提前与家长交流,引导家长为幼儿丰富生活经验,让孩子知道“补丁”就是衣服、
6、裤子上有破洞了,另外用布料缝上去遮住破洞的地方,这样孩子在对句子“虎,虎,大老虎,裤子破了没人补”的理解上就简单方便了许多。 四、鼓励展示,增加幼儿学习童谣的信心 我们在童谣活动中还主动鼓励幼儿的“展示”。通过一次又一次在集体中的展示,班级孩子不仅能将童谣流利地朗诵出来,还会做出各种简单有趣的动作、丰富夸张的表情,在童谣展示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其中,方志杰小朋友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他在童谣展示中“全身运动”的模样、笑得弯弯的眼睛、脸颊深深的酒窝让人印象深刻。 五、丰富场地丰富道具,铸就幼儿更加精致的童谣表演 道具的准备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小班孩子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童谣活动
7、中道具的准备必须符合色彩鲜明、体积较大、操作简单的要求。在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头饰、胸饰、手偶、指偶等角色身份道具;也为表演的完整性考虑准备水桶、竹竿、草地、花园等操作及环境道具。既有以卡纸、KT板等材料制作的、又有实物成品,道具材料层次丰富、兼顾立体与平面。同时,在不同的童谣表演中对道具的需求又是不同的。由于班级孩子肢体运动能力的局限,不适宜的道具往往会成为幼儿表演中的“累赘”,道具适宜性的问题需要在我们的实践中反复考量与验证。 六、促进童谣在幼儿心中的传递 在童谣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变化教育形式,将“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引入活动,配合幼儿园特色活动相关安排,我们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进行了“生活好习惯”童谣创编,鼓励家长依据孩子的创造火花加工、提炼,创造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童谣。同时,我们还选出了“童谣表演队”,让孩子们登上更大的舞台表演,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自我效能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孩子们更加亲近童谣,感受童谣的美,体会童谣中的传统文化,更沉浸在童谣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性的特点之中。 七、自我学习,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童谣修养 面对童谣本身,我们也只是略懂皮毛的浅陋之人。为此,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我知道了民间童谣的特点,这就能促进我更好地在教学中把握重点;在学习中我了解民间童谣的文化内涵,这就能影响我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展示怎样的人文底蕴 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