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docx
《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应有新要求、新目标、新起色,因此学生也应当有新能力、新变化。如何在新理念下培育学生的“新”能力,便成了当前阶段学校与教师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理念;微课堂;案例 一、 做好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始教授新知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备课的必经步骤。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乘法”这一课时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教师先从复习整数乘法开始,引导学生从整数乘法出发理解分数乘法,可先列出64=?54=?这
2、时学生可以根据乘法口诀算出24与20的答案;第二部分,教师可逐步深入讲述分数相乘的含义并进行提问:“四个人都各吃了半个月饼,那么请问一共吃了几个月饼?”小学生既可以按照四个12相加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答案2,也可以结合本章知识,运用412的乘法运算得出答案;第三部分,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尝试计算514=?315=?经过一番引导性的计算后,帮助学生从中理解分数相乘的技巧,即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第四部分,教师可在最后布置有关分数乘法的作业,强化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在正式讲课时将作业完成并提交。教师实际上也是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教学,确实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大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提前
3、做好教学设计,不但有利于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而且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 采用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亲身讲述案例或问题,即通过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来加强他们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 例如,“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同时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首先可讲述一个具体案例:“小明在操场上跑步,操场是一个圆形,已知半径是64米,小明跑了两圈后认为自己跑了多少米?”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认真思考。五分钟过后,教师可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来讲述解题思路,学生甲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回答:“根据我们上节課学到的周长
4、公式C=2r,将r=64代入这个公式中,同时一定要注意小明是跑了2圈,由此可以列出公式2264=256。”教师可带头为这位学生敢于上台亲自授课鼓掌,然后再列出一个例子并提问:“要在一个正方形的石头上钻出一个圆形,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请问能做的最大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乙举手示意并站到讲台上说“首先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标注出周长是16,然后在内部画出一个紧贴着四条线段的圆,接下来我们来求解,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6,可得出边长为4厘米,若想从正方形中取得一个最大的圆,我们发现只有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时,这时的圆是最大的,同时周长也是最长的,那么我们可以列出公式C=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理念 如何 培养 学生 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