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小承气汤.docx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小承气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小承气汤.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 小承气汤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 小承气汤 摘要 目的:分析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初步探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此药膜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关键词 小承气汤;敷脐;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XX)08(c)-077-02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疗法是将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按适当比例溶解于成
2、膜材料(壳聚糖、明胶)溶液中,用流涎法制成,它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疗效已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的观察得到证实。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 祖国医学对脐疗的认识 1.1 中医对脐的认识 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它是母体于胎儿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故在医学源始中说:“人之始生,现于脐于命门,故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也。薰脐,固蒂以培根本”。同时,叶海涛1在脐疗机制探讨中提出,气交通路效应,分为上下,脐居气交之中点,药物敷于脐中,可籍气交上下升,上通于阳,下通于阴,将药物施布于全身,直达病所。金殿春2认为,脐具有穴位全息
3、性,它是一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具有整体缩影这样的胚胎性质,它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单位,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脐的不同位点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的对应点组成一个同类集。因此,在疾病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性味的中药敷脐,既给全息胚脐中的全息穴位以刺激,又能修复病变部位的损伤和调节其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脐后是小肠,接受腐熟之水谷,经消化吸收其精微,肾间动气下出丹田,为冲任二脉上行必经处,因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气和脏腑虚实之变异,势必影响冲任,并通过冲任而形诸于脐腹,形成腹胀腹痛等胃肠症状。敷脐药物经皮吸收,通过浅表经络联系十二经脉,贯穿全身而达病所。 1.2 祖国医学对胃肠功
4、能紊乱的认识 由于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传统医学认为其机制为肠腑气机不畅、通降失调、气化失司、水湿停滞、气血瘀滞而导致肠腑不通,“不通则痛”,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通调肠腑气滞,促进功能恢复。 2 现代医学对敷脐的认识 2.1 肚脐部的解剖要点 肚脐位于腹部中央的正中线上,其高度在第34腰椎水平处。肚脐是脐带脱落后形成的瘢痕,其形态多为凹陷状,是一个被皮肤、皮下脂肪所围绕的窝状结构。在脐底部有由皮肤和瘢痕组成的脐板,脐板下是白线,再下有腹肌肌膜,最内层为腹膜壁层;在脐板部有脐旁动静脉;脐在胎儿时期内有一对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胎儿出生切断脐带包扎后,脐动脉与脐静
5、脉逐渐封闭。脐静脉在脐到肝的一段成为肝圆韧带,肝后缘到下腔静脉间的一段成为静脉韧带。脐动脉封闭后所残存的遗迹居脐外侧壁之中,成为脐外侧韧带。脐的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皮肤、致密瘢痕组织、脐筋膜和腹膜壁层。脐部的神经分布丰富,脐周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第10肋间神经分支3,腹下丛及盆腔丛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存在于此,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如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肾节等。有研究表明4,角质层是主要屏障,能防止化学物质穿透,角化细胞含有结构脂肪及水溶性物质。且脐下无脂肪组织,与深筋膜、腹膜直接连接,屏障作用最弱,敏感度最高5。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特征外,还有丰富的静脉网,因此,药物可在
6、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又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用药物调敷脐部,外加胶布固封,或以膏药贴封,角质层膨胀为多孔状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目前,医学研究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被人体吸收。 2.2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变化情况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及腹膜刺激,去除病因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神经支配,导致胃肠道激素分泌障碍及紊乱,以及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水电质平衡紊乱。这些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胃肠功能,导致肠蠕动减弱、腹胀等的发生。加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承气汤 药膜敷脐 作用 机制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