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教育-哪个重要?.docx
《快乐与教育-哪个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与教育-哪个重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快乐与教育,哪个重要?快乐与教育,哪个重要? 朱海龙 方琼 小朋友渐渐长大,课外继续随意读闲书,而学校里面的读书活动则渐渐正规了起来。 何为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究竟是什么?从字面意思了解,我们不禁疑惑:是“快乐”的教育,还是教育的“快乐”?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追求的是过程快乐还是结果快乐。事实上,快乐教育一词是在19世纪中期由英国的教育改革家斯宾塞所提出,但这一观念兴盛于美国,并且依靠人才和创造力输送奠定了美国近些年来的人才体系,使得美国成为近代以来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国家。 西方的快乐教育是在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萌芽状态、文艺复兴时期的重生阶段、夸美纽斯的初建阶段,最终由英国绅士斯宾塞先
2、生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提出并被后世所熟知。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是针对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所言,他认为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要采用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斯宾塞先生认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好心情,于是每天陪他唱一首歌;儿子爱运动,就每周陪着他完成一定的运动项目以及郊游远足,以获得美好的心情。快乐教育的核心在于发挥情绪的引导作用,通过情绪引导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动力,从而激发儿童的自助学习能力,提升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在美国快乐教育被称作是“have fun”,即享受教育,用一种愉悦、享受的状态来获取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和不竭动力,从而激发学生
3、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上可以看出,西方对快乐学习的定义在于,不仅要实现结果的快乐,更要注重过程的快乐,因此,教育的作用可以被解读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快乐的知识获取方式以及快乐的学习探索过程,来提升自主和自助学习的能力,以激发创造力,实现快乐的人生。在中国,快乐教育的理念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就体现了孔子在学习与学习效率上的观点,由此看来,快乐教育并非是什么新观点。当前,快乐教育也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广泛传播,素质教育、减负、新课改、关闭课外补习和培训机构这些成为当前中国对快乐教育的理解。
4、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乏看见这样的新闻:某国的学生下午两点放学,某国国民数学水平还不如中国小学生,某国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不用上课,某国上大学不用通过考试相比于中国学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勤奋、刻苦、努力,一部分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不禁感慨,“国外的学习真快乐啊!”“如果我有钱,一定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上学”“我吃了应试教育的苦,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吃这种苦”但是,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快乐真的是西方教育的全部吗?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在这样的一种活动中,人们创造出了一定的价值(学
5、会了某个知识点、接触了某个复杂的题目、获得了某种新的技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等),并且享受这种价值的获得感,因此,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应该引导孩子们去享受这种创造价值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引导孩子们去自我创造和获得这种快乐。快乐教育是“快乐”的教育过程 快乐的教育,即教育过程的快乐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用游戏式的教育与教法、正向的引导和激发都是斯宾塞快乐教育的法宝,摒弃传统的外在式、填鸭式、管理式教育,崇尚自然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强调记忆力,无论是对知识点的记忆还是对解题思维的记忆。印象很深的是,小学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抄写写记记背背,抄写成语、背诵古诗、默写全文占据了我们
6、太多的课后时间。这样的学习过程快乐吗?从短期来看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积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死记硬背”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斯宾塞认为强迫性的训练制度是违背孩子的性格塑造规律的,短期取得的暂时效果是用丧失长期自由的后果换回的,这不是教育的本质。 培养丰富的兴趣,可以让孩子用一种愉悦、享受的状态来获取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和动力,从而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斯宾塞的“进化论”教育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强迫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其核心之一是民主、平等和尊重。在“留学圣地”加拿大,教育的过程有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也有家长的陪伴。加拿大是一个十分重视阅读
7、的国家,在儿童时期,学前班的老师会给孩子分发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面是书、一个袋子里面是诗歌,老师每周都会布置一些课文和诗歌的阅读任务,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完成,但是学校不负责监督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能不能主动完成靠学生和家长的自觉。另外,加拿大教育十分重视兴趣班,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政府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助,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上兴趣班,而且可供选择的课程项目也很丰富:游泳、音乐、美术、舞蹈、曲棍球,等等。与国内孩子上兴趣班的不同点在于:一是国外的孩子自主选择喜爱的课程。国内的孩子是父母替他们选择,“我小时候没有学舞蹈是一种遗憾,所以我让我的孩子去学舞蹈”“女孩子乐器气质好,所以给我
8、的孩子报了乐器班”“大家都在学书法,所以我的孩子也在学”,兴趣班不是兴趣,变成了一种任务,孩子在其中体会不到乐趣,自然感受不到快乐,坚持和收获无从谈起。二是这些兴趣班与国内“孩子上班,家长在教室外等”的情况不同,家长会陪同孩子一起上课。因此,在加拿大不存在“上兴趣班叫苦连天”的现象,不是“等孩子上兴趣班”,不是“逼孩子学这学那”,而是“陪孩子上兴趣班”,是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习、体验、领会其中的乐趣。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反对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国内同样也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的说法,其原因在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快乐 教育 哪个 重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