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1秋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docx
《苏教版2021秋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21秋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2021秋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拔高题-千克和克【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轻。()(判对错)【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判对错)【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2千克500克250克2500克【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例7】一袋盐重500克,6袋盐重多少千克?【例8】比较2500克和4千克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拔高题-千克和克参考答案【例1】3000克棉花比3千克铁
2、轻。()(判对错)解析: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1000克,3千克里面有3个1千克,所以31000=3000(克),即3千克=3000克,因此3千克棉花和3千克铁一样重。 解答:【例2】圈出下面物品的质量。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个桃子大约重200克,一个小孩重30千克,一只小兔重2千克,一个鸡蛋重70克; 据此解答。 解答: 【例3】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判对错)解析:由于单位相同,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即可作出判断。因为4千克4000千克,所以4千克和4000千克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例4】按从重到轻排一排。2千克500克250克2500克解
3、析:题中给出的4个数量单位不统一,要想比较大小,先要统一单位。2千克=2021克,因为25002021500250,所以2500克2021克500克250克。 解答:2500克2千克500克250克【例5】甲瓶果汁有600克,乙瓶果汁有400克,要使两瓶果汁一样重,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多少果汁?解析:甲瓶有果汁600克,乙瓶有果汁400克,两瓶一共有果汁600+400=1000(克),把1000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00克,600-500=100(克),所以应从甲瓶向乙瓶倒入100克果汁。 解答:600+400=1000(克)10002=500(克)600-500=100(克)答:应从甲瓶向乙瓶
4、倒入100克果汁。 【例6】一杯水,连水杯共重900克,倒出一半水后,剩余的水和水杯共重500克,水杯重多少克?解析:倒出一半水后,质量减轻了900-500=400(克),也就是说一半水的质量是400克,再乘2求出整杯水的质量:4002=800(克),用900减去一杯水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水杯的质量。 解答:900-500=400(克)4002=800(克)900-800=100(克)答:水杯重100克。 【例7】一袋盐重500克,6袋盐重多少千克?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袋盐的质量是500克,用每袋盐的质量乘总袋数即可求出6袋盐的总质量。5006=3000(克),此时求出的结果是3000克,需要
5、变换单位,3000克=3千克。 解答:5006=3000(克)3000克=3千克答:6袋盐重3千克。 【例8】比较2500克和4千克的大小。 解析: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一种方法: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然后进行比较。因为1000克=1千克,2500克可以看作是2021克和500克,2500克=2千克500克,2千克500克4千克,所以2500克4千克。 第二种方法: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然后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2500克和4千克都化成用克做单位后再进行比较。4千克=4000克,2500克4000克,所以2500克4千克。来源:学科网ZXXK第三种方法:找中
6、间量,然后进行比较。2500克比3000克小,而4千克比3000克大,一个比3000克小,一个比3000克大,比3000克小的肯定就小些,比3000克大的肯定就大些,所以2500克4千克。 解答:2500克4千克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拔高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例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的转动D.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翔【例2】下列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例3】把可以平移到与同一位置的长方形涂色。 【例4】先向上平移3个单元格,再向右平移2个单元格,最后向下平移1个单元格后的位
7、置如图所示。你能在笑脸原来的位置画出它来吗?【例5】如图所示,五角星向()平移了()格,六边形向()平移了()格,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例6】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画出梯形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拔高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参考答案【例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的转动D.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滑翔解析: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
8、形运动称为旋转。要点提示: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改变了图形的方向。 根据生活经验即可作出解答。 解答:C【例2】下列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解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则我们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纵观上面四个图形,符合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只有第二个和第四个。 解答: ()()()()【例3】把可以平移到与同一位置的长方形涂色。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方向、形状,据此解答。 解答: 【例4】先向上平移3个单元格,再向右平移2个单元格,最后向下平移1个单元格后的位置如图所示。你能在笑脸原来的位置画出它来吗?解析:可以运
9、用“逆向平移”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将题目中的平移反向进行,将上平移1个单元格、向左平移2个单元格、向下平移3个单元格就是它原来的位置了。 解答: 【例5】如图所示,五角星向()平移了()格,六边形向()平移了()格,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解析:从图中可知,箭头的方向便是图形平移的方向,找准图形中的一个顶点,数一数它平移了多少格,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平移了多少格。五角星向下平移了6格,六边形向左平移了5格,长方形向上平移了7格。 解答:下6左5上7【例6】画出三角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画出梯形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解析:先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基础,向右
10、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确定该顶点平移后的位置,然后根据原来三角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同理,先确定梯形的一个顶点,将该顶点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然后根据原来梯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梯形。 解答: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拔高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例1】看图写分数。 (1)图形1占整个图形的()。 (2)图形2占整个图形的()。 (3)图形3占整个图形的()。 (4)图形2和图形3共占整个图形的()。 【例2】一张长方形纸,要求折出这张纸的。你有几种不同的折法?【例3】求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例4】计算下面各题。 +=1=【例5】兔妈妈拿出了一根大萝卜,对小白兔说
11、:“小白兔,你吃这根萝卜的; 小灰兔,你吃剩下的。”两只小兔谁吃到的萝卜多?【例6】如下图所示,甲、乙两根彩带的一部分都被遮住了,你能判断甲、乙两根彩带谁长吗?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拔高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参考答案【例1】看图写分数。 (1)图形1占整个图形的()。 (2)图形2占整个图形的()。 (3)图形3占整个图形的()。 (4)图形2和图形3共占整个图形的()。 解析:要正确写出这些分数,先要弄明白平均分成了几份,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下图,我们可以把一些隐藏的线画出来,这样你就能很容易地发现把整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图形1有2份,就是; 图形2有1份,就是整个图形的,图形3有3份,
12、就是整个图形的; 图形2和图形3共有4份,就是整个图形的。 要点提示: 关键是要看明白把什么平均分,分成了几份,表示的有这样的几份。 【例2】一张长方形纸,要求折出这张纸的。你有几种不同的折法?解析:只要所有经过中心点的线都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解答: 【例3】求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解析:在上图中,我们无法找到长方形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也就无没知道空白占其中的几份。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割”的方法来解答此题,先连接AD、AC、CB及DB,那么就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割”成了8份(如下图),空白部分是2份。因此,空白部分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 解答: 【例4】计
13、算下面各题。 +=1=解析: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它们的分母都是8,所以它们的和的分母也是8,分子就是3+5=8,所以+=1。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都等于1,反之也就是1等于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1中减数的分母是7,那么我们只要把1看作,就成了同分母分数相减了。 解答:1【例5】兔妈妈拿出了一根大萝卜,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吃这根萝卜的; 小灰兔,你吃剩下的。”两只小兔谁吃到的萝卜多?解析:如下图,小白兔分到的是整根萝卜的,剩下了3份,小灰兔分到的是剩下的,其实也是整根萝卜的。因此它们吃到的萝卜一样多。 解答:它们吃到的萝卜一样多。 【例6】如下
14、图所示,甲、乙两根彩带的一部分都被遮住了,你能判断甲、乙两根彩带谁长吗?解析:题目要我们比较的是两根彩带的全长,和都只是表示两根彩带露出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两根彩带都画全了。“”表示把甲彩带平均分成2份,露出部分是这样的1份; “”表示把乙彩带平均分成3份,露出部分是这样的1份。由图可知,甲的1份与乙的1份相等,所以甲彩带被遮住了211份,乙彩带被遮住了312份,于是就可以把遮住的部分画出来: 解答:乙彩带长。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题-长方形和正方形【例1】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判对错)【例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判对错)【例3】周长
15、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形状完全一样。()(判对错)【例4】如下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较是()。 甲乙甲乙甲乙【例5】如图所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米?【例6】一张长方形纸,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例7】李叔叔新建了四个养殖厂,他想给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水塘周围不围),你能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的木栅栏吗?【例8】用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9】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将长缩短了3厘米,这时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厘米呢?【例10】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
16、方形,请你求出下图中大长方形的周长。 【例11】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拔高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参考答案【例1】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判对错)解析:依据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线段的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所以周长就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例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判对错)解析:由题意可知: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则长与宽的和一定,反过来讲,若长与宽的和一定,则长与宽的值是不唯一的,可以举例证明。若两个
17、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都为10,则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分别为8和2、6和4,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是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的; 所以要点提示: 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举实例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说“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错误的。 解答:【例3】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形状完全一样。()(判对错)解析:根据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用周长除以4得边长,可知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它们就完全一样,据此可知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正方形。 解答:【例4】如下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较是()。 甲乙甲乙甲乙解析:甲的周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一条曲线
18、,乙的周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一条宽+一条曲线,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等,曲线是甲、乙共有,所以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相等。 解答:【例5】如图所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米?解析:如果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将EF边向上移,将DF边向右移,就能形成一个长是8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5=13(米),132=26(米),所以该图形的周长就是26米。来源:学.科.网Z.X.X.K解答:8+5=13(米)132=26(米)答:篱笆的总长度是26米。 【例6】一张长方形纸,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多少?解析:这是一道与长方形周长有关的
19、题目,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根据题意,可以画出下图: 要点提示: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通过画图分析,找出要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由图可知,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大长方形的宽(18厘米),那么剩下的小长方形纸的宽就是30-18=12(厘米),小长方形纸的长是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因此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18+12=30(厘米),302=60(厘米)。 解答:30-18=12(厘米)302=60(厘米)答:剩下小长方形纸的周长是60厘米。 【例7】李叔叔新建了四个养殖厂,他想给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水塘周围不围),你能帮他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的木栅栏吗?解析:水塘的周围是4个长方
20、形,而水塘是个正方形,由这5个图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算出来,再减,会比较麻烦,因为有重复的边。可以先算出大正方形的周长:6+3=9(米),94=36(米),里面图形中哪儿围就算哪儿:6-3=3(米),34=12(米),也就是一共需要36+12=48(米)木栅栏。 解答:6+3=9(米)94=36(米)6-3=3(米)34=12(米)36+12=48(米)答:一共需要48米的木栅栏。 【例8】用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析:通过画图可以发现,把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减少了两条边,所以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应该等于小正方形的
21、6条边长之和。 解答: 4624(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例9】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将长缩短了3厘米,这时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厘米呢?解析:从下图可以发现,新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周长减少的部分就是两条长被分别减少了3厘米,因此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32=6(厘米)。 解答:32=6(厘米)答: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6厘米。 【例10】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请你求出下图中大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根据图意(12+8)就是大长方形长加上宽的和,所以大长方形的周长为:12+8=20(厘米),202=40(厘米)。 解答:12
22、+8=20(厘米)202=40(厘米)答:大长方形的周长为40厘米。 【例11】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剪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解析:在这张正方形纸的边上剪去一个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剪法,对应地剩下图形的周长也就不同。共有三种不同的剪法: 要点提示: 把不规则图形变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再计算。 在图1所示的剪法中,把3厘米的边向上平移、2厘米的边向右平移,就变成了原来的正方形,周长不变。 在图2所示的剪法中,把3厘米的边向上平移,补上正方形边长少掉的那部分,还多余两条2厘米的边。所以图2中剩下图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多2个2厘米。 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2021 三年级 上册 数学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