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初中集合五篇.docx
《数学说课稿初中集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初中集合五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 页 共 28页数学说课稿初中集合五篇数学说课稿初中集合五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初中 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数学说课稿初中篇 1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主要研究两类问题:1、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履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这节课。第一方面:教材分析本节的授课内容为“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选自人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 (提高版)第一册第六章第六节,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教
2、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是向量的重要内容, 它使向量的运算完全数量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几第2 页 共 28页何问题更加方便,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教材的处理结合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将“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我发现,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以前教师讲解得过多,导致学生丢失了很多重要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复习提问的形式, 师
3、生共同得出向量线性运算的直角坐标运算法则和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相应坐标的结论, 直接切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记忆和理解。由此, 我对教材的引入、 例题和练习做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现状、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应用。第3 页 共 28页要突破这个难点, 关键在于紧扣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相关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四)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学要求、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教学目标能准确表述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运算法则; 明确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相应坐标; 掌握用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实现几何与代数的完全结合,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知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通过例题及练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学习
5、习惯。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分析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在教师进行反馈控制的同时, 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微观的反馈控制。 ”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才有成效,第4 页 共 28页故本节课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借助于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第三方面: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 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 复习提问约 4 分钟,导入新课约 6 分钟,创设问题约 30 分钟,小结约 3 分钟,布置作业约 2 分钟。(一)复习提问(1)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定义是什么?(2)若 o 为原点,则点 A
6、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如果两个向量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的坐标需满足什么条件?课堂教学论认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复习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获得适当的知识积累。(二)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两个问题:问题 1 已知 a=a1e1+a2e2,b=b1e1+b2e2, (e1、e2 为直角坐标系的基底)1、则 a,b 的坐标为。第5 页 共 28页2、求 a+b,ab,a。3、求 a+b,ab,a 的坐标。问题 2 已知 A=(x1,y1) ,B=(x2,y2) 。1、则,的坐标分别为。2、化简。3、
7、求的坐标。这两个问题由师生共同练习完成。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也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顺序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这很自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容易激发学生发现向量直角坐标运算规律的强烈欲望。(三)创设问题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先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问题 1、2 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由问题 1 我们得到结论 1:a+b=(a1+b1,a2+b2) ,ab=(a1b1,a2b2) ,a=(a1,a2) 。用语言叙述为:第6 页 共 28页两个向量的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两个向
8、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数乘向量的坐标等于数乘向量相应坐标的积。由问题 2 我们得到结论 2:=(x2x1,y2y1) 。用语言叙述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相应坐标。这两个结论是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规律,为本节的知识点。为加深认识,我又安排了练习 1。练习 1(口答)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已知向量 a=(2,4) ,b=(5,2) ,则:2a=(4,4) ,2b=(5,4) 。2a=(4,8) 。(2)已知 A(2,1) ,B(3,8) ,则=(1,7) 。让学生注意数乘向量的坐标等于数乘向量相应坐标的积。提醒学生区分点的坐标和向量坐标,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上述(2)小题让学生
9、明确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向量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相应坐标, 而不等于始点坐标减去终点的相应坐标。第二层次:设计练习 2、3、4。练习 2 已知如下向量 a、b,求 a+b,ab,3a+4b,4a4b的坐标。(1)a=(2,4) ,b=(5,2) ;第7 页 共 28页(2)a=(4,3) ,b=(3,8) 。练习 3 已知 A(2,1) ,B(3,8) ,求。练习 4 已知(2,3) ,B(4,5) ,c(6,8) 。(1)若 3=,求 D 点的坐标。(2)求 23+2。这组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和向量相等的条件, 也体会到对于两个向量相加减的直角坐标运算法
10、则可以推广到有限个向量相加减。对于练习 4中的(2)让学生认识到先进行向量线性运算几何形式的化简,再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好,也感受到几何与代数密不可分。第三层次:遵循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我安排了例题 1 和练习 5,这是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应用。例题 1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三个顶点 A、B、c 的坐标分别是 A(2,1) ,B(1,3) ,c(3,4) ,求顶点 D 的坐标。例题 1 有多种解法, 除了课本中给出的由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形式向代数形式转化的方法, 还可以利用向量=或=列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线段 Ac、BD 的中点 E 的向量表达式进行等量转化以求出 D 点的坐标。 但不论哪一种
11、解法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讲这个题时,我板书采用的是课本给出的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地转化向量线性运算的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 其他的方第8 页 共 28页法则只是给予提示,给学生留出空间,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例题 1 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亲身体会“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华罗庚语) 。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 5 已知 A(2,1) ,B(1,3) ,求线段 AB 中点 m 和三等分点 P、Q 的坐标。练习 5 是例题 1 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多种方法
12、解题,教师以巡视的方式进行个别引导,并让有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演示, 让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弄清。通过这个练习, 学生可以更熟练地掌握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应用,并使集体智慧个人化,书本知识灵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四)小结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使向量运算完全数量化, 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样很多的几何问题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第9 页 共 28页法转化为大家熟悉的数量的运算。(五)布置作业为了让
13、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内容,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我布置作业如下:1、课本第 186 页:练习 A1(1) 、2(1) ;练习 B1、2。2、思考题:3a 与 a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位置有什么特点?A 组的题用来巩固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B 组的题则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向量直角坐标运算的应用, 思考题又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中上方书写完课题后, 将版面分为四部分, 从上而下,自左向右,按授课顺序书写授课内容,达到清晰、条理、有序的目的。板书内容如下:课题:6、2、2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问题 1 练习 1 例 1 练习 5结论 1 练习 2问题 2 练习 3结论 2 练习 4本节的
14、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数学说课稿初中篇 2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第10 页 共 28页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代数式的值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代数式的值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
15、什么?如何研究?(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第11 页 共 28页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
16、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 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 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代数式的值一、定义四、小试牛刀七、练习二、例 1 五、阶段小结八、总结三、例 2 六、例 3 九、作业四评价与反思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
17、我第12 页 共 28页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 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 都有着各自的
18、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说课稿初中篇 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大节第四课单项式的乘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是以后学习多项式乘法的关键, 单项式的乘第13 页 共 28页法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因此单项式的乘
19、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2、通过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的的第一条的确定是考虑到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 有理数乘法、幂的运算都较为熟练,在此基础上导出的单项式乘法法则学生能够达到“理解”的要求, 同时由于单项式乘法的所有内容已包含在这节课中, 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据此确定了教学目的的第一条。而单项式法则的导出过程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据此确定了教学目的的第二条。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单项式乘法法则。(这是因为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
20、乘法运算, 就得掌握和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够掌握的越好)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 同底第14 页 共 28页数的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 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错误。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学过的知识可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
21、学生探索探索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引导发现法的使用对实现教学目的的第二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了讲练结合法。对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解题,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学习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在归纳小结这个阶段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旨在训练学生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说课稿 初中 集合
限制150内